南京和济南,不同的选择,相同的目标

今天咱们来说一说南京和济南这两座城市。

为什么要把这两座城市放在一起来说,是因为两座城市有着共同的遭遇。

先说南京。南京是江苏省省会,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城市,经常活跃在新一线城市头部城市行列。钟山风雨、虎踞龙盘,说的就是南京;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说的还是南京。但是历史归历史,现实是现实。

在江苏省内,南京的经济长期被苏州压一头,更早的时候还被无锡压一头。就是在过去的年,南京的省会首位度(GDP占全省GDP的比例)只有14.4%,位居全国省会倒数第二。再加上南京在省内的位置相对偏居西南,省内很多兄弟城市都各自发展各自的,南京这个省会当得是比较没有存在感的。

拥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济南。如果说南京的省会首位度已经够低了的话,那么我们会发现济南的省会首位度更低,13.87%,全国倒数第一。

济南也是长期被省内的青岛压一头,再早的时候甚至也不如烟台。

作为一省省会这样没有存在感,南京和济南可谓是难兄难弟。

形势逼人

强省会战略是一个省通过全力支持做大做强省会,进而带动全省发展的一种发展路径。国内这一战略路径运用得比较好的省会城市有四川成都、湖北武汉、河南郑州以及陕西西安等。

成都常年位居国内新一线城市榜首,常住人口突破万,成为我国人口超两千万的四座城市之一(另外三座城市为重庆、上海和北京)。郑州则是通过制定“跨越式发展”战略以及十大工程,顺利超过山东省会济南,大有争夺北方第三城的势头。

南京和郑州眼看着这几个城市的发展顺风顺水,再对比一下自己的境遇,显然有点坐不住的感觉了。

南京的选择——都市圈

南京作为我国最发达省份江苏省的省会,对标的不是其他城市,而是广东的广州。广东和江苏这两个省份常年位居我国省份经济发展前两名,而且是连续32年广东占据榜首,江苏屈居第二。

其实熟悉两省经济发展的朋友们都知道,广东胜在头部城市。拥有深圳和广州两座一线城市,广东就有了压制江苏的底气。而江苏省经济前两名城市苏州和南京虽然在全国城市范围内还是比较靠前的存在,但是与深圳广州相比较还是差距比较大。

为了让经济最发达省份的名头叫得更响,南京,作为省会城市,必须有所作为。

在这样的背景下,南京都市圈孕育而生。南京都市圈与国内其他很多城市圈不同,她是一个跨省都市圈。在这个都市圈内,不仅有同省的镇江、扬州、淮安,还加入了安徽省的芜湖、马鞍山、滁州和宣城。去年的12月份又再次扩容,接纳常州溧阳市和常州金坛区作为都市圈新成员。

南京没有像国内有些城市那样直接通过行政吞并的方式壮大自己,而是通过组建以自身为中心的都市圈共同发展模式。将区域内的资源要素紧密结合起来,加以优化配置来做大做强自己。

应该说,南京的这种做法,务实有效。

年经济总量超越无锡,年GDP进入全国城市十强,省会首位度从年的13.8%提升至年的14.4%。前不久国内某研究机构发布的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行榜当中,南京位列全国第八。

拥有大量高素质人才,背靠最发达省份大背景,利用都市圈资源平台,南京在做大做强省会的道路上越走越稳健,越走越顺畅。

济南的答案——南吞北扩

济南的处境其实也不好。

作为我国北方经济第一省的省会,济南当年受到的压力不仅仅来自省内的青岛和烟台,还有邻省河南的郑州。

虽然山东省经济总量比河南省要高,但是自从年郑州提出“跨越式发展”、实施“十大工程”之后,发展一日千里,迅速超过了济南。

交通拥堵严重、空气质量差、城市建设水平严重滞后,被坊间戏称为“全国最大县城”的济南痛下决心改变这种不良局面。

年1月,莱芜整体并入济南,济南一下子多出了.21平方公里土地和.6万人口,济南发展的腹地变大了。

不仅是通过外部吞并这种直截了当的方式壮大自己,在城市内部空间布局上面,济南也通过“新旧动能转换”和“跨河发展”(向北跨越黄河发展),拉大城市框架,发展自己。

今天的济南,CBD建设初见成效,拥堵问题得到了较大缓解,城市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经济发展速度稳步提升。

年济南GDP总量正式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9亿元。济南,正向着“北方第三城”的目标大踏步前进。

结语

不论是南京的都市圈发展模式,还是济南的吞并发展模式,目的都是做大做强省会,进而带动全省发展,可谓是殊途同归。

对于强省会战略,不少人对此颇有争议,但是笔者认为,这是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做出的现实选择,还是值得肯定的。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875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