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者比亚迪他山之石

11月16日,在比亚迪第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发布会上,创始人王传福身穿深蓝色西装,站在了舞台中央。他身后的屏幕上写着七个大字:“从中国走向全球。”

比亚迪,今年广东制造业中唯一新晋的世界强企业。这个过去在国人眼中有些土气的中低端汽车品牌,年前三季度的汽车销量击败了特斯拉,累计销售的新能源汽车突破了万辆,同时市值突破万亿,在汽车领域仅次于特斯拉和丰田,引发全球瞩目。

很多人不禁会问,这位新晋的全球新能源车销量“一哥”做对了什么?

超越特斯拉

王传福立过的“FLAG”正在一个个兑现。

这位安徽人,早在年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经表示,年将是电动车的天下,而年比亚迪的销量将达到中国第一,到年时则达到全球第一。

尽管比当初立下的目标晚了几年,但在年上半年,比亚迪以领先特斯拉8万辆销量的优势,夺得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的宝座,并持续拉大两者差距,到了第三季度,比亚迪的销量继续超越特斯拉,稳坐销量“一哥”的位置。

要知道,从年正式进入汽车赛道起,在过去十多年里,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每年不过几十万辆。但在刚刚结束的年11月,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单月销量就突破了20万辆,再创历史新高。

这辆急速奔跑中的“广东造”新能源车,也成就了创投圈的佳话。

早在年,有着“股神”之称的巴菲特在搭档芒格的推荐下,以每股8港元,折合2.3亿美元的价格买入了比亚迪10%的股份。截至目前,巴菲特投资比亚迪14年浮盈高达43倍。

而巴菲特也对王传福高度认可。据报道,巴菲特在多个场合都曾盛赞王传福,认为他在解决问题方面像发明家爱迪生,在管理方面像通用电气前董事长韦尔奇,称他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结合体。

他的搭档芒格甚至还公开比较王传福和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他表示,王传福有自知之明,很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什么是困难的,但是马斯克则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所以王传福值得下注”。芒格曾说道。

有意思的是,比亚迪和特斯拉都是在年进入汽车行业。但王传福在那一年决定进入汽车行业时,却是遭遇巨大的反对。

在此前一年,比亚迪刚刚在香港上市。那时的比亚迪已经是摩托罗拉、诺基亚的锂离子电池供应商,是小有名气的“电池大王”。

即便到了今天,截至年年末,汽车业务对比亚迪集团的贡献占比也只有一半出头,比亚迪还有相当比例的业务是来自于手机部件、组装业务、电池及光伏业务等,而他同时还是全球排名前五的电子产品代工商、中国第二大的储能设备商。

在上市成功后,王传福认为在电池产业之外,要再开辟一个新赛道,并最终选择了汽车领域。在年,王传福收购了濒临破产的秦川汽车后,遭到了众多非议。

有报道称,当时一度有基金公司威胁王传福,如果坚持造车,将马上抛售比亚迪的股票。但哪怕当时消息一出,引发股票大跌后,王传福却非常坚定地要“上车”——把比亚迪,“buildyourdream”几个字印到一辆辆汽车上。

打造“技术鱼池”

从入局时间看,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具有先入优势。但真正让比亚迪能够在新赛道上一路狂奔,并最终突围而出的,是它的创新策略。

崇尚创新是大多数优秀企业的做法,比亚迪也不例外。

在比亚迪的总部展厅中,有两面引人注目的创新墙——一面高大的技术墙展示着比亚迪多年来上千份专利证复印件,另一面墙上则是公司获得金银工匠精神奖章的优秀员工。

数据显示,截至年底,比亚迪在全球累计申请专利约3.4万项、授权专利约2.3万项。

与国内同行相比,比亚迪的专利量也遥遥领先,据年12月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汽车行业上市企业科创力排行榜》显示,比亚迪申请专利量占中国汽车行业上市企业总和的15%以上,是行业均值的32倍;有效专利量占中国汽车行业上市企业总和的28%以上,是行业均值的60倍。

这些专利的背后,是比亚迪在创新领域真金白银的投入。据统计,—年,比亚迪研发支出同期由20亿元增长到超亿元,研发支出率常年保持在6%左右。

在这些投入下,比亚迪成为全球首家掌握电动汽车核心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的企业,在行业内处于领跑者地位。

普遍的评价认为,很多汽车行业目前面临的痛点或压力,比亚迪都不存在或较小,这与比亚迪的“技术鱼池”策略有关。

这也是比亚迪区别于其他企业在创新方面的独到之处。

王传福本人就曾专门解释过何谓“技术鱼塘”。他表示,“比亚迪所打造的技术‘鱼塘’,里面拥有各种各样的技术,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捞一条出来。”

比如在芯片领域。早在年,比亚迪内部就组建了芯片团队,在年收购了宁波中纬半导体晶圆厂,年发布了车规级芯片IGBT4.0,通过自研自产,确保主要芯片供应体量和价格的稳定,也使得比亚迪成为近年来受到芯片短缺影响较小的车企。

由于很早就开始研发各种技术,对比亚迪来说,众多专利技术积累起来,就像养鱼一样,当市场需要什么,就从“鱼池”捞来技术进行推广应用。

像如今市场熟悉的刀片电池、比亚迪半导体、CTB技术都来自于“技术鱼池”,这些被认为是比亚迪近两年能实现爆发式增长的重要技术支撑。

走,出海去

在夺得中国市场的新能源车销量第一后,显然,比亚迪的下一个目标是全球市场。

今年以来,比亚迪频繁进驻多个海外市场。7月,宣布进军日本市场;8月,宣布进入德国、瑞典市场。有统计显示,从年夏季到今年夏季之间,短短一年内,比亚迪就新开辟了15个国家和地区,相当于过去几年的总和。

截至今年8月初,比亚迪累计已经进入了32个国家和地区,并且从目前看来,比亚迪还在不断进入新的市场,势头有增无减。

而在攻城略地之前,比亚迪早已做好了准备。

一方面是产能的准备。早在年起,比亚迪陆续在广东深汕合作区、广西南宁等地购入土地,用于建设汽车产业园,有统计分析光这些新工厂所设计的储备产能达到了30万辆整车。

而选址深汕合作区显然也是为了出口。从直线距离测算,深汕合作区的汽车产业园距离小漠港不过10公里。此前比亚迪出口挪威的汽车正是通过小漠港运到上海后,再转运挪威。

不仅在国内储备新产能,比亚迪还把工厂建到了泰国。据报道,比亚迪正计划与泰国当地的相关企业合资,共同建设一座初期产能规划在10万辆/年的整车厂。

另一方面则是自建物流体系。今年以来,关于比亚迪豪掷千金买船的新闻引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459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