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三季度安徽GDP不出意外地保持着平稳增长,安徽的经济发展速度在近十年基本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不会太高,也不会低于全国平均线。
在今年,安徽GDP增速全国第十,比安徽GDP增速快的省份很多经济总量比安徽低,比安徽增速快,经济体量又比安徽大的总共有三个,湖北、山东、浙江。所以安徽的发展速度在经济十强省份中也是中上游。
随着安徽各个城市前三季度GDP的公布,可以发现安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正在加剧,安徽共有16个地市,共有8个城市GDP增速跑赢全省,分别是马鞍山、池州、芜湖、六安、宣城、滁州、铜陵、亳州。
另外8个城市GDP增速则不及全省平均水平,分别是黄山、安庆、合肥、阜阳、宿州、淮南、淮北、蚌埠。
查看一下安徽地图就可以发现,安徽南北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呈现了两极化跟区域化。
跑赢全省GDP增速的城市分别在
皖南5个,分别是马鞍山、池州、芜湖、宣城、铜陵。
皖中2个,分别是六安跟滁州。
皖北1个,只有亳州。
GDP增速不及全省平均水平的分别在
皖南2个,分别是黄山跟安庆。
皖中1个,只有合肥。
皖北5个,分别是阜阳、宿州、淮南、淮北、蚌埠。
整体来看,皖南地区尤其是安徽的沿江城市经济增长迅速,马鞍山、池州、芜湖等城市发展速度相当迅猛。
皖中城市发展速度也相当快速,像滁州这样新兴起的工业城市仍然保持了一如既往的高速增长,六安则摆脱了以前的低迷,也加入了高速冲锋的队伍之中,反而是省会合肥的表现不如一众小兄弟,表现平平。
皖北城市的发展速度不能说慢,但是跟安徽其他兄弟城市比起来,确实显得慢。除了亳州能跟上皖南城市的发展步伐之外,像阜阳、蚌埠这种一直被视为皖北中心的城市发展速度明显要落后皖南城市一截,尤其是蚌埠前三季度GDP增长速度全国倒数第一,这对于皖北重镇的蚌埠来说,不得不说十个巨大的打击。
淮南、淮北两个皖北工业资源城市仍旧没有摆脱发展困境,淮南、淮北因为丰富的煤炭资源,长期以来都是以煤炭作为城市的支柱产业,直到面临产业转型的时候,两市都没能及时找到适宜的支柱产业,如今的淮南、淮北已经全面转向旅游、绿色食品加工跟新能源领域,希望两市早日转型成功。
宿州跟亳州地理位置相近,省内地位相近,两者的发展速度其实是差不多的,最大的区别就只有两点,1:亳州把自己的特色产业做大,而宿州没有。2:宿州受到徐州的虹吸。
亳州不仅有着厚重的历史,更是我国四大中药材基地之首,亳州早就成为中国中药材的交易中心,除了药材,白酒产业也成了亳州的标志,安徽最负有盛名的古井贡就在亳州。
宿州有没有特色产业?其实是有的,砀山的梨、灵璧的石、符离集的烧鸡都有着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市场太小了,并没有有效的改善、优化宿州的产业结构。
其次就是宿州距离徐州太近,宿州的朋友应该很清楚,宿州人逛街、看病、买房去的地方可能不是宿州市区,也可能不是合肥,最大的可能却是徐州。
徐州很强,年徐州GDP亿,这个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中国一大半的省会城市,但是徐州现在仍然是处于虹吸跟被虹吸并存的状态,徐州人可能去上海、南京、苏州上班,但是徐州周围的人也同样在源源不断地前往徐州就业定居,徐州目前就处于这样一个动态的情况中,现阶段的徐州是没有能力去辐射甚至产业转移至宿州的。
皖北作为安徽人口最稠密的区域,在如今这个出生率暴降的年代,皖北是安徽人口基数最重要的保证,如果皖北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明显提升,那么安徽的未来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口红利,都会得到相当程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