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城市和乡村的美丽,分享文旅生活。出去旅行的途中,能够对于一些具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很好的探究,比如老子故里这个问题,很早之前我就知道河南鹿邑和安徽涡阳在老子的故里的问题上有争议,大家比较熟悉的是河南鹿邑的太清宫,并且很多人也认为老子故里就是河南鹿邑太清宫镇;但是在涡河对岸不足公里的安徽涡县有一个叫郑店村的地方,也坚持称里是老子故里。去了一次河南鹿邑的太清宫镇,看了那里的一些景点,对于老子故里这个争议,我大概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本文就借着曾经的老子故里之争的故事,来说下河南鹿邑太清宫镇这个地方的旅游和老子故里究竟在哪里的问题。历史悠久的太清宫太清宫镇上最出名的景点自然是太清宫,这个景点可以说不仅是这个镇的主要景点,也是整个鹿邑县的旅游开发的重点地区。在当地的一些文献记载中,这个小镇的历史从夏商时期就开始有相关的记载,算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的地方。至于这个镇上我们现在看到的太清宫,也有相当长的历史,根据记载,东汉时候,这里就有纪念老子的庙宇,当时被称为是老子庙,后来改称为老子祠;可以明确从最初开始这个庙宇就是纪念老子的。后来到了唐朝,因为老子被奉为始祖,所以对对于老子的庙宇格外重视,李隆基当时被称为是紫极宫的的地方,改名为太清宫,一直沿用至今。在历史的潮流中,太清宫也是被毁了又建,建了再次破坏,在曲折中保留到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所以从历史溯源来看,无论老子故里是不是鹿邑,但是太清宫的历史是不能被怀疑。这个时候我们再来反观老子的出生地,也就是究竟哪里是老子故里?根据古书的相关记载,鹿邑是唯一一个被提及的老子出生地,所以其实老子故里这个答案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为什么又会有老子故里之争呢?其实个问题在之前的历史上从未有过争议,只是年的时候因为太清宫而引发的争论。老子故里之争这个故里之争,现在看来,和旅游资源争夺无关,完全是由于个人的因素而引发的。年6月的时候,台湾的道教学院的一个叫马炳文的人到鹿邑太清宫去祭拜老子,鹿邑的老子学会的会长得以与这个人相识,马炳文祭拜期间其实也没有任何争议,在其离开后,鹿邑老子学会的会长因为三清宫需要修缮,为了筹款就给回到台湾的马炳文写信,后来马炳文在台湾筹集将近万美元,但是马炳文却突然提出自己已经考察多年,真正的老子故里是在涡河对岸不足公里的安徽涡县,所以争论由此而起。马炳文之所以突然提出老子故里在涡县的观点,确实在之前他进行过一些考察,他本身祖籍就是涡县,他在回去探亲的时候进行了一些资料的搜集,就在被要求筹款修缮太清宫之际,他先是借修缮太清宫为名筹款,筹款后他将所有款项都用在了证明老子故里在涡县的上,鹿邑和涡县的老子故里争论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再说真正老子故里其实老子故里的争论,不过是因为个人推动的一场风波。最近几年关于老子故里的争论已经接近消亡,但是现在去鹿邑游玩,还是很有必要借助现在看到景色里说证实一下真正老子故里在哪里!首先看到太清宫的建筑建筑之后,对于太清宫的历史我们不能否认,现在的太清宫在在经过修缮之后,作为文物保护单位,保留了很多珍贵的史料,游客可以直接到太清宫里去感受,并且在老子故里争论正火热的年,太清宫发距离一处文化遗址,用事实证明了太清宫的历史。其次,我们也不能否认当时马炳文在涡县的一些发现,同样处于涡河两岸,这条河孕育文明的时候也不会只是倾向于一个地方,我们必须承认涡县的历史和鹿邑一样悠久,甚至根据一些行政上的划分,涡县和鹿邑在史料里的记载的范围,也有待进一步探究,甚至两者用着同样的所指。最后,就是不能不说,老子故里这个原本就没有争议,争议点在于人的私心,和为了旅游争夺一个文化现象一样,个人为了私心去争论一个事实的时候,就是一种诡辩。老子故里景区的游玩攻略相信很多人对于鹿邑这个景点都有所耳闻,或许是因为老子故里之争,或许是因为这里的千年历史文化。鹿邑作为河南的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县城,和很多有故事的河南县城一样,在旅游上几乎不被重视。每年到老子故里景区游玩的,大都是在老子故里举办祭拜活动的时候。我去的时候,这个景区内就格外冷清。首先在景区的景色上,这里是以历史故事为主要特色,所以是以人文景观为主,以听取导游讲的相关故事为主,如果对于此类博物馆类的景点不感兴趣,这个地方就不建议大家去了。其次在交通上,现在鹿邑的交通相对比较发达了,尤其是为了发展老子故里景区,在游玩交通上已经十分方便,从省会郑州过去,有多种方式。最后就是除了景区本身,因为是这个景区是在一个县城,所以各方面的旅游开销回少很多,河南有很多这样的小县城,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游客很少,是旅游的绝佳地。最后说下老子故里景区的游玩时间,这个景区的面积不大,半天的时间就可以基本了解全面,如果想要仅仅游览老子故里是突兀的,可以安排周口的其他的地方游玩,周口本身大部分景点都在鹿邑,所以基本上一天可以把周口有代表的景点游玩完毕!通过这样介绍,你对老子故里景区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