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安徽省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年)》落地实施的收官之年。自年开始,安徽省长丰县便加快了智慧学校建设步伐,围绕教育教学需求,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应用之花逐渐绽放在长丰校园的各个角落。
于是在3月24日,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当课堂再次被搬到线上时,因为有了更完备的“打开方式”,更有底气的心理准备,无论学校、师生还是家长,都比年时更从容了。
智慧课堂验“成果”:更“淡定”的线上教学
“请同学们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长大以后做什么》,通过提交视频的形式完成两个问题。第一,除了书中的职业外,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职业。第二,和爸爸妈妈交流,说一说自己长大以后想做什么。”一节课临近结束,凤麟兰庭小学马孝儒老师通过智慧课堂的“七彩任务”功能,布置了当日练习。很快,他就在平板中看到了学生们提交的小视频:宇航员、医生、工程师……孩子们纷纷分享着对于未来的憧憬。小学学习尤其注重寓教于乐,线上教学期间,马孝儒几乎每天都要通过“七彩任务”来布置个性化练习,文字、语音、图片或多种形式组合都可以,学生提交作业也是多种形式,还可以相互点评。“朗读评测、背诵打卡、阅读分享这些功能都很契合语文教学需要,语音评测生动有趣还能自动纠错,弥补了不能线下检查的缺憾,而且更加高效。”马孝儒表示。凤麟兰庭小学疫情期间语文线上作业
春季学期也是毕业班学子备考的关键阶段。在因疫情防控需要而进行封闭式管理的安师大附属下塘实验学校,英语韩凤老师充分利用线上作业功能,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每次授课结束后,她都会基于智慧课堂中的“同步练习”题库,跟随授课进度布置练习,学生通过学生机作答,她能即刻掌握学生答题情况,跟踪教学效果。“尤其是英语作文,题库资源丰富,评分标准与中考一致。”在她的分析和引导下,学生通过中考英语作文评分标准的学习,让备考练习更能有的放矢。
同样适应了智慧课堂线上教学各项功能应用的,还有双凤明德小学和阿奎利亚学校的师生们。双凤明德小学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语数外教研组统一通过智慧课堂资源中心里的电子课件来备课,上课时同步平台中的电子课本,以同屏授课模式进行线上教学。
双凤明德小学教师通过智慧课堂备课
而在阿奎利亚学校邓光青老师的数学课上,他通过随机点名、表扬等操作,让课堂气氛活跃不少。当他抛出问题时,学生们纷纷抢答,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大家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徜徉“云端”的快乐。
“线上比线下更不容易,老师必须找到平板应用与教学设计的平衡点,让自己的教学更加丰富,才能让学生喜欢。”双凤明德小学宋文瑾老师结合自己的体验总结道。“我从中反思到,教师学习信息化操作的关键,不在于单纯的功能学习,只有当结合教学思路需要进行功能设计时,学习效率才是最高的。”
这次线上教学,无形间成为了检验与提升长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的一次“练兵”行动。目前,长丰县教师已使用智慧课堂授课数达2.4万余次,师生互动数达43.3万余次,作业布置37.5万余次。在安徽省智慧学校、合肥市智慧学校应用建设监管考核中,长丰县率先%达标。
人工智能教育再“尝新”:NOC大赛组“战队”
“今年我们中国以一张张崭新的科技名片点亮了冬奥会。现在假设你是一名工程师,需要设计一款能听会说、能看会认、能理解会思考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让它在冬奥会场服务运动员、志愿者,你要怎么做呢?”在复课后的陶楼镇中心学校,一堂趣味横生的“AI天工造物”课正在进行,孩子们正在学习如何制作自己人工智能作品。
“AI天工造物”是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简称NOC大赛)中首个人工智能赛项,年的竞赛主题正是“AI冬奥·共创未来”。目前,长丰县6所开设了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的学校,已经组建了13支队伍报名参加大赛,并以赛代练、以赛促教,帮助学生加快人工智能知识的吸收与应用,提升科技素养。
凤麟兰庭小学人工智能课堂
积极参赛的背后,正是人工智能教育带来的意识变化。陶楼镇中心学校主任王胜认为,人工智能课程是应运而生,是时代和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凤麟兰庭小学马孝儒老师则感慨,在基层学校落实人工智能教育是一项艰巨但意义深远的任务。“基于完备的基础设施,立足于成规模的校级教研组,从三年级开始像计算机课一样开展。如此,基础的人工智能教育则会成为让孩子们受益一生的思维财富。”在这所学校,每周两节的人工智能社团课已经成为备受学生欢迎的“乐园”。
《安徽省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年)》将师生信息素养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列为重点工程,强调要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技能,注重学生信息素养与学习方式的创新。人工智能教育作为教育“尝新”模块,已然在长丰校园里激起了层层涟漪,推引着师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