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长制将耕保监管延伸到终端
刘静文
过去一年,全国多地逐步完善田长制,将耕地保护监督管理延伸到终端,构建了覆盖全域、责任到人、监管到位的耕地保护机制,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耕地保护格局。
从实践来看,山东省实行田长制区域管理,通过镇街任命与群众推选相结合的方式选拔田长,每个行政村配备一名总田长,每个或多个图斑圈定的农田配备一名田长,实现了耕地保护责任全覆盖。安徽省在省、市、县三级设立总田长、副总田长和田长,在乡级设立田长、副田长,在村级设立田长,并建立了体现耕地数量、质量真实可靠的清单管理制度,田长们离任交清单、接任接清单。湖南省强化了全覆盖的耕地保护利用网格化监管,要求田长们及时发现、报告、处置违法占用或破坏耕地以及将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行为,将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河南省将耕地纳入网格化监管范围,市、县、乡、村四级田长对责任网格范围内耕地的利用、监管和保护负总责。为了保护珍贵的黑土地,黑龙江省更是建立了“省、市、县、乡、村和网格、户5+2”的七级田长体系,对耕地采取数量、质量、生态的“三位一体”保护。可以说,田长制已经在多个地区落地生根,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征,而田长们也站在了保护农田的最前线,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田长们工作是否到位,意味着耕保监督管理的“最后一公里”是否畅通。在落实田长制的过程中,既要给田长们压担子,又要给田长们送装备、发福利。一方面,在逐级落实田长责任制的过程中,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田长工作的职责、范围、内容和考核标准。下级田长要定期向上级田长汇报工作情况,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上级田长要及时将耕保政策和任务落实给下级田长,及时解决下级田长反映的问题并定期检查田长制执行情况,形成“上报下查”的联动机制。另一方面,要给予田长帮助和奖补。不少地方的田长表达了对高科技、新装备的渴望,希望能尽早用上“田长巡查APP”“田长管理平台”等系统,也希望能出现更多监控农田的智能装备。对于一些表现突出的田长,还应该给予表彰和奖补,让他们获得荣誉感,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耕地有田长,耕保有希望。新的一年,愿田长越干越好,农田越来越“壮”。
吴书听(左)春节前夕巡查耕地。记者刘立新摄
田长:吴书听
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赵庄镇吴庄村
寄语:“当了田长,肩上更多的是责任和压力。村里的人均耕地本来就少,如果少了一分一厘,都对不住全村人。”
不能让村里耕地少一分一厘
记者刘立新
通讯员张中强李亚黎
临近春节,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赵庄镇吴庄村党支部书记吴书听更加忙碌了,担任村级田长的他不仅每天要对全村余亩耕地开展巡查,还要安排春节期间的疫情防控工作。
“当了田长,肩上更多的是责任和压力。村里的人均耕地本来就少,如果少了一分一厘,都对不住全村人。”吴书听为了做好田长工作,主动参加培训,不懂就学、不会就问,如今已对耕保政策法规背得滚瓜烂熟,对田长的责任分工、工作程序和要求也了如指掌。在此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家10年前建好的房子属于违建房,便带头进行了拆除,并对耕地进行了平整和复垦。
“作为田长,应做到田动我知、即时处置。”吴书听打开手机APP,向记者演示他学到的新技术。发现违法行为后,通过外业巡查管理系统手机APP进行现状填报、拍照及视频截取,系统后台不仅会进行实时定位,还会通过叠加实地现状、管理、网格数据等,确认违法类型和查处责任人,并第一时间同步到管理系统,以便上级田长实时查询。
在吴书听看来,宝丰县的护田“一张网”以及“互联网+田长+督查”模式派上了大用场。“一张网”里不仅有个行政村四级田长的信息,还加入了自然资源现状、矿业权、农业经营权、林业变更调查等数据,实现了对每个网格即点即查、双向查询。“互联网+田长+督查”模式,将田长举报热线整合加入“”热线,建立了从受理、交办、督办、回访到考评的一整套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举报信息5分钟内就会被反馈给田长,田长和网格员会在20分钟内到现场进行踏勘。
这两年多里,吴书听也得到了村民们的大力支持。他在村里张贴耕保主题的宣传海报和漫画,挨家挨户发放耕保法律法规宣传册。每次村里开大会,他都以案说法,结合周边镇或村发生的违法占用耕地被判刑的案例开展警示教育。“久而久之,我们村建立了全体村民共同关心、支持、参与耕地保护的监督管理机制,将耕保责任传导到了各家各户。”吴书听说,“当然,当好田长还必须公平公正不徇私,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只要发现违法行为绝不手软,第一时间上报。”
新的一年,吴书听对田长工作早有了规划:一是要做好“疏”与“堵”,在保证群众合理用地需求的同时,坚决堵住违法占地口子。二是严格“奖”与“惩”,建立健全奖惩机制体系,调动各层面保护耕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抓好“联”与“合”,构建各级各部门联动机制汇聚强大工作合力,实现对违法违规行为从发现到上报再到查处的全流程监管,扛牢耕地保护责任。
王哲学(左)查看雪地里的冬小麦。记者段金平摄
田长:王哲学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太舟坞村
寄语:“作为村里的田长,有责任确保农业用地真正用于农业,让耕地真正用于耕种。”
扛起“农地农用、耕地种粮”的责任
记者周楚军段金平
“快看!小麦长高了不少!”1月23日,在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太舟坞村的麦田里,田长王哲学拨开地上厚厚的积雪,向记者介绍耕地的耕种情况:“这两年复耕复垦的近两百亩耕地,我们种上了冬小麦、大葱、黏玉米、红薯、花生和蔬菜。”
“这里以前是村集体工业园,拆迁腾退之后通过增减挂钩项目复垦成了耕地,用来种粮种菜。”王哲学指着卫片上显示为耕地的一块图斑向记者介绍。目前,太舟坞村有土地.76亩,其中用于粮食蔬菜种植的农用地为.76亩。为保障冬季市场供应,太舟坞亩大棚设施农业用地,现在种着菠菜、芹菜、萝卜、茼蒿、草莓等等蔬菜水果,其余的地里现在种的都是冬小麦。“作为村里的田长,有责任确保农业用地真正用于农业,让耕地真正用于耕种。”王哲学说。
“太舟坞村紧靠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为了改善水岸田园生态,我也一直号召村民们采用无公害种植技术,施农家肥。”王哲学说,“我有义务守护好耕地,守护好美丽的家园。”
石必健(右一)查看春节耕保宣传资料。首席记者洪曙光摄
田长:石必健
地点:安徽省宿松县佐坝乡
寄语:“落实好田长制,要让广大农民和农业企业都积极参与,发挥更大的作用。”
愿更多人参与到耕地保护中来
首席记者洪曙光
通讯员石奕舟
“春节是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高峰期,也是违法用地易发期,我得去各村田间地头巡查,丝毫不能懈怠。”在安徽省宿松县佐坝乡见到田长石必健时,他正在与各村田长研究春节期间的耕地保护工作。
“建立田长制以来,佐坝乡不仅有效保护了良田,还有效防止和遏制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据石必健介绍,年11月,佐坝乡全面实施田长制,建立了乡、村、组三级耕地保护责任体系,并将田长制列入了村级绩效考核。田长制刚开展一个多月,就有效制止了两起违法占用耕地挖塘养鱼行为。在田长的牵线搭桥下,佐坝乡与两家土地流转企业协商,将30多亩抛弃地纳入了企业种粮计划。
“落实好田长制,光靠田长还不够,要将广大农民和农业企业都组织起来,形成全民上阵保耕地的态势。”在石必健看来,新的一年,要设立“举报违法占用耕地有奖基金”,要开展“耕地保护先进村民”评比表扬活动,将耕地保护纳入“文明家庭”和“星级文明户”评比,提高村民“人人保耕地、个个种粮食”的积极性、主动性。“随着土地流转的加速,农业企业也成为耕地保护不可忽视的力量。”石必健介绍,佐坝乡现有耕地近10万亩,已流转6.5万亩,而且数字在不断增加。在新的一年里,佐坝乡将对农业企业“非农化”“非粮化”问题开展精准调查,并组织相关企业负责人向种粮大户学习经验,确保农田姓农,耕地种粮。同时,将对抛荒地登记造册,发动农民开拓抛荒地自种自收,组织农业企业流转抛荒地种植粮食。
高燕妮(中)冒雪巡查永久基本农田。翁振民摄
田长:高燕妮
地点:山东省沂南县苏村镇
寄语:“耕地保护不仅要靠传统的‘人网’,还要建立信息技术的‘云网’,进一步完善‘人防与技防互补’的耕地管控模式。”
耕地管护要“人防”也要“技防”
通讯员翁振民牛启峰
“信息化时代,耕地保护不仅要靠传统的‘人网’,还要建立信息技术的‘云网’。”1月22日,山东省沂南县苏村镇二级田长高燕妮,带领该镇自然资源所的工作人员、三级田长和网格员,冒雪来到后王泉村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进行巡查。在她看来,“技防”能补齐“人防”无法实现全天候监管的短板,而“人防”能解决“技防”信号覆盖有盲区、出故障等问题。
如今,苏村镇划分为53个村级网格、个基本单元网格,每个村级网络、基本单元网格都有专门的田长和网格员负责。苏村镇镇政府主要领导作为二级田长,各行政村主要领导作为三级田长,各支部成员分别为本村基础网格员。二级田长和三级田长、基础网格员分别对各自辖区内的耕地保护工作负总责。该镇充分发挥三级田长和基础网格员熟悉人脉、知晓宗地权属来源的优势,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耕地监督全覆盖网格化管理新格局。
在加强“人防”的基础上,苏村镇在重点区位安装了“可见光+热成像”远距离摄像头,以40米铁塔高空瞭望视频监控为系统终端,配合人工智能算法技术,对地貌变化和人工作业点等活动情况进行定量研判、精准定位,从而实现了基础网格内的数字监控全覆盖。“‘云网’平台刚建成不久,就监测到有施工队占用耕地建设房屋,系统通过研判和运算,第一时间向网格员发送了指令。网格员迅速到达现场,及时制止了这起违法占地行为。”高燕妮说,“新的一年,耕地保护要进一步完善‘人防与技防互补’的管控模式,既要发动更多村民为田长提供信息,又要为农田、为田长添置更多新装备。”
田长:苏胜刚
地点:天津市张家窝镇
寄语:“新的一年,我们会努力做到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积极探索林田河同查同管的方式,凝聚起耕保合力。”
打通耕地保护“最后一公里”
记者段春祥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红线就是我们的口粮底线。只要我们办法多、力度大,就能守护好耕地。”天津市张家窝镇二级田长苏胜刚介绍,春节期间,该镇有17名三级田长和两名三级网格长每天对辖区范围内的耕地、设施农业用地进行双重巡查。实施田长制一年以来,张家窝镇建立了每块耕地有田长的长效管护机制,打通了耕地保护“最后一公里”,确保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不被随意侵占和破坏。
张家窝镇田长制除了检查耕地数量之外,还要检查化肥、农药使用和旱涝情况等内容,在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同时,最大限度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田长们一旦发现违法违规占用和破坏耕地的行为,都会在第一时间上报。遇到困难或问题时,也会及时通过田长工作群互相交流,寻求帮助。如今,张家窝镇不仅每块耕地都有了守护者,更有一批撂荒地重新种上了庄稼,披上了“绿装”。
“新的一年,我们会努力做到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确保粮食大丰收,颗粒归满仓。”说起今年的田长工作,苏胜刚希望根据镇里的实际情况,结合河长制、林长制的巡查内容、方式,积极探索河田林同查同管的方式,对土地、河湖、树林等生态资源做到协同巡查保护。同时,积极与相关部门建立联络机制、加强实时沟通,凝聚起耕地保护的工作合力,通过多部门协同严防死守耕地红线。此外,继续加大田长制的宣传力度,营造出全社会关爱耕地、保护良田的良好氛围。
田长:罗平春
地点:湖南省浏阳市沿溪镇沙龙村
寄语:“田长要将耕地保护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稳住农业基本盘,激发农民自发种植粮食的热情。”
耕地是饭碗田更是“希望田”
记者彭小云
通讯员何峰安
湖南省浏阳市沿溪镇沙龙村有亩耕地,村党支部书记罗平春担任田长之后,在村里建设了以田长为主,20余名义务巡查员为辅,社会监督员和社会宣传员共同参与的“一长三员”组织架构。同时,还依托“党建+微网格”,将全村53名微网格长全部纳入耕地保护责任体系,实现了块块耕地有田长、耕保责任全覆盖。“耕地是饭碗田,更是‘希望田’。田长要将耕地保护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稳住农业基本盘,激发农村新动能。”罗平春说。
在罗平春看来,耕地保护要加强巡查监管,实现“田不乱用”。一直以来,花卉苗木和果树经营都是沙龙村的支柱产业,罗平春担任田长后,提高了农田巡查频率,及时发现和制止村民占用耕地种植花卉苗木。年,该村耕地“非粮化”问题实现了“零新增”。“耕地保护也不能只堵不疏。针对种粮经济效益低的问题,我们村坚持产业引领全面推行稻蔬轮作,实现了‘田地生金’。”罗平春介绍,村里引进种田能手组建了16家专业合作社,鼓励村民以地入股,参与集中种植、销售和年终分红。目前,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余亩,蔬菜年销售收入达万元。“耕地守住了,产业兴旺了,村民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大家也越来越支持田长的工作了。”
田长制给沙龙村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出现了经费不足、补助政策不配套、处罚缺抓手等问题。罗平春希望,相关部门能根据发展规划配套激励政策,激发农民自发种植粮食的热情,进一步提高涉粮补贴的精准性,自上而下开展系统化宣传,让农民真正认识到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重要意义。
田长:刘海芬
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下湾镇
寄语:“当好田长不是保护耕地不被破坏就行了,还要让好地都能种上好粮,粮食装满粮仓。”
田长要让好地都能种上好粮
记者黄尚宁
通讯员罗艳妮
下湾镇位于郁江河畔,又处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面积最大的平原——浔郁平原的中心位置,是桂平市的粮食主产区。“我们一直很重视耕地保护,但明确实行党政同责和网格化管理还是第一次。”据下湾镇田长刘海芬介绍,该镇推行田长制以来,成立了田长办公室,明确了乡级、村级田长和副田长,设置了2块乡级和14块村级田长公示牌。镇政府与桂平市政府及辖区14个村委签订了耕地保护责任书,明确了耕地保护面积、保护责任人、保护范围、措施和责任,完善了镇村两级动态巡查体系,组建了巡田队伍,做到了“地有人种、田有人管、责有人担”。
作为田长,刘海芬不仅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综合整治,还要协助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制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和撂荒行为。展望新一年的工作,刘海芬表示:“当好这个田长不是保护耕地不被破坏就行了,还要让好地都能种上好粮,粮食装满粮仓。我将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为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贡献一点力量。”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本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