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自然资源厅近日印发《安徽省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管理办法(暂行)》,科学规范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健全矿山生态修复管理制度。
《办法》显示,安徽省将构建“谁修复、谁受益”的生态保护修复市场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投资、设计、修复、管护等全过程,畅通社会资本参与和获益渠道。
据砂石兄了解,近年来,安徽省全面落实自然资源部有关部署,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改变以财政资金投入为主、为治而治的矿山生态修复模式,积极探索“以用定治”市场化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新机制。
《办法》明确了市场化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实施流程,《方案》指出,要将具备区位、资源优势,可实现市场化综合利用的废弃矿山,纳入市场化项目库,由市场化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自主或与市场主体共同编制矿山生态修复方案,方案编制提纲如下:
一、废弃矿山概况
废弃矿山的区位、土地利用现状、权属、生态环境状况、利用潜力等,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等管控要求,市场化修复的目的意义与必要性。
二、产业发展计划
按照因地制宜原则,采取“矿山生态修复+产业导入”方式,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计划,明确产业发展定位、目标、实施步骤等。
三、生态修复目标任务
按照“以用定治”原则,科学制定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主要目标、任务、核心指标等。
四、市场化模式
围绕生态修复目标任务,合理确定社会资本参与方式,包括自主投资模式、与政府合作模式、公益参与模式,明确参与程序等。
五、自然资源资产配置方案
修复项目和后续产业发展涉及的土地、废弃土石料等自然资源资产配置等。
六、政策支持
规划管控、产权激励、财税支持、金融扶持以及各类指标转让等支持政策。
七、资金概算与筹措
修复项目和产业发展的资金概算、资金来源等。
八、预期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估
修复项目实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分析;风险评估及防范等。
九、保障措施
修复项目实施保障措施和监督管理机制等。
此外,《办法》要求,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涉及变更矿区地类、综合利用废弃地和土石料等资源的支持政策,参照《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实施意见的通知》(皖自然资规〔〕2号)执行。社会资本参与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可按规定享受的自然资源产权激励、资源利用、财税支持、金融扶持等支持政策,由省自然资源厅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实施效果优良的项目进行宣传和示范推广。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厅长胡春武指出,让社会资本对矿山修复进行总体规划设计,以此为基础来实施修复工程、优化空间布局、导入相关产业,既实现了科学修复,又助推了当地产业发展,也是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
据胡春武介绍,“十三五”以来,安徽省共摸排废弃矿山个,实际修复矿山个、面积1.65万公顷;累计投入资金52.12亿元,其中社会资本投入1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