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概况
合肥文一名门云河湾小区,位于合肥市东部肥东县,沿河西路与沙河路交口西南角,东侧紧邻肥东县店埠河景观带——沿河西路,具有优越的景观资源;北临沙河路、斌峰小区与肥东交警大队,西临虎山路;南临规划学校与新安江路绿化带,项目紧邻核心老城区。分东西两个组团用地,东侧地块用地面积73.38亩(,63平方米),西侧地块用地面积30.57亩(.28平方米),总用地面积亩(.91平方米)。
为促进城市发展、改善人民文化生活水平和城市环境和体现城市形象,根据合肥市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建设强力推进的政策,作为合肥市城东的新建居住区,本建设项目的主要性质定位为集高层住宅、多层洋房、内商业街、文化休闲和环境生态建设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化城市花园洋房。
2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1)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2)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5)《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88)
(6)《停车场库防火设计规范》(FGBJ67-84)
(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95)(年版)
(8)《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95)
(9)《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98)
(10)《城市排水工程规范》(GB-)
(11)《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
(1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95)
(1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98)
(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15)《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1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93(年版)
(17)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
(18)《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
(19)肥东县FD15-3地块概念规划方案设计任务书
(20)合肥市肥东县FD15-3地块周边现状与规划概况
(21)肥东县规划(单体)设计条件通知书
(22)肥东县FD15-3地块地形图(用地红线图)
(23)肥东县FD15-3地块概念性方案设计招标文件
(24)D15-3地块项目设计答疑汇总
3设计目标及定位
3.1设计目标
合肥文一名门云河湾小区项目——花园洋房(GardenHouse)、商业内街。
3.1.1GardenHouse真义
花园洋房源于19世纪中期上海、广东及福建沿海一带,为上流阶层专属,是中西文明的结合产物,采用西式建筑形式与新技术材料建设起来的高利润住宅类型。
花园洋房特征:
西洋风貌,欧美样板,少许南洋味道。
低密度、高绿化、景观好,配花园。
现代生活,西洋风范,宁静舒适,供应齐全,配套完善,交通便利,服务周到,标准较高。
目标定位:中低端收入人群。
本案之设计主题为GardenHouse,中文中称为花园洋房,取其广义之意。除了它原本狭义的花园别墅外,广义含带花园的高端多层或高层洋式住宅。内商业街的布局,架空的底层,集中的休闲广场与会所,可以人车分流、商住分流,动静分区、休闲娱乐、人群集会、互动交流与停车驻足。广义洋房,清楚的指明了居住与商业空间所要带给人们愉悦的生活体验和购物满足感。
3.2设计背景与定位
3.2.1背景综述:合肥市城东肥东县,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辖区。位于巢湖之北,合肥市之东,居皖中腹地,是合肥的东大门。东望南京,南滨巢湖,西融合肥,北襟蚌埠,既有“吴楚要冲、包公故里”的盛名,又有“襟江近海、七省通衢”之美誉。
全县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66万,辖18个乡镇、个村(居、社区),现有肥东经济开发区、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安徽合肥商贸物流开发区。
肥东是一个发展大区、希望之区,目前已进入厚积薄发、快速崛起的新阶段。全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众和谐,事业进步,一个崭新的滨湖新区正在快速崛起。
3.2.2设计定位:本规划以“人本、绿色、现代、美观、实用”为中心原则,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为人民塑造都市中自然优美,舒适便捷的花园洋房及聚居住、休闲、购物为一体的高端场所。与城市总体及地区相关规划统一。
3.2.3全方位策略
(1)塑造舒适的都市居住环境
以休闲舒适的室内、外开放空间,配以内商业街、植栽、景观、橱窗及灯光设计,再加上良好的安全管理及维护,创造一个使人乐于停留的都市居住、休闲购物空间。
(2)满足全方位的生活需求
本案的功能不仅着眼高端居住的品质、也为城市打造一处前沿地标,更在以人为本的趋势下,满足人们休闲、购物娱乐(One-dayshopping)的生活需求,预期将可全方位满足消费者工作与衣、食、行、乐各方面的需求。
(3)提供休闲购物的内商业街组合
本区商业与休闲娱乐服务的内商业街,引进家乐福购物超市及各种商业性质的门面。可充分利用沙河路主干道沿街便利人多的优势,成为巨具竞争力的内商业街,在为城市与本小区居民带来便利服务,共享共荣的同时,为城市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4设计战略思考
透过全方位内商业街组合、文化休闲娱乐、花园式洋房的融合,引发肥东县的最大发展契机。
4.1第一战略
创造新城市步道CityWalk
融合商业、居住、休闲的内外环境的穿插,形成肥东县的核心都市型项目,西洋式现代多高层居住与商业建筑的相互穿插,与每个单体建筑紧密结合,营造出丰富的户外空间,体验三维城市步道。
4.2第二战略
创造新都市生活空间序列
以沿街商业为城市步道CityWalk串联东侧居住区与西侧居住区,以基地内环境景观为依托在地块北边沿沙河路主干道形成购物商业内街作为Anchor,塑造新都市新空间,引领生态时尚,创造景色宜人的现代生活环境。
4.3第三战略
创造新式现代洋房品质Newmoderngardenhouse
以新都市生活空间序列为发展骨干,向四周延伸花园式洋房空间网络,创造全方位新现代居住、商业、休闲环境、标志性西洋式多高层住宅、时尚商业内街、特色中央广场、休闲会所等多层次个性空间。
规划兼顾建筑与开放空间的关系,做到主次分明,既自成体系,又共处于一个统一的大系统中。
5建筑功能布局、设计构思及景观结构
5.1功能布局
经过功能整合,该项目成为集居住、商业、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小区。总体布局遵循“总体完整,相对独立,商住分离,动静分区”的规划结构。通过空间的呼应和交通流线的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1)自然条件分析:基地用地范围内地势平坦,区域四面为城市道路及城市绿化带。
基地现状:肥东县FD15-3地块,东侧地块南北长米,东西长平均米,西侧地块南北长米,东西长米,东地块最大高差3.49米,西北角较高,东地块其他大部分高差都在1.9米左右,整体呈南低北高走势,除了西北角较高部分,大部分坡度0.82%;西侧地块西北高东南低,高差1.3米,坡度0.67%,两块地坡度都较为平缓。东西两地块均有低洼积水地带,西侧地块比东侧地块整体高出约1.5米。两地块无古树名木,无古迹等不可拆卸的文物。
(2)周边现状条件分析:基地东侧紧邻肥东县店埠河景观带——沿河西路,具有优越的景观资源;北临沙河路、斌峰小区与肥东交警大队,西临虎山路;南临规划学校与新安江路绿化带,增添了独特的教育资源优势;项目紧邻核心老城区,目紧邻核心老城区,为后期业主的生活、居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3)整体规划布局:本设计依据城市规划控制规则,紧密结合场地现有条件和功能任务书,将居住区分成两个居住组团,西侧的小组团及东侧的大组团。两组团互相独立并充分联系。高层洋房立于场地北侧,减少其对本小区住宅的日照遮挡,以取得沿街立面的标志性地位,既有自身地块的点睛的超越感,又塑造了丰富的上层空间的错落景致,对于整个城市而言,也拥有了极佳的景观视线效果。
为了整体抬高地面,利用洼地地势少动土方,我们在东地块做一1万9千平方米的大型地下车库,基地平整后的地面标高初步定在19.00米;西地块也在低洼地带做一个7千多平方米的地下车库,基底平整后标高初步定在20.00米。
小区主次入口、人行口及车行口均回避了主干道沙河路,均开在两地块间的支路及次要道路上,为的是安全集散且交通不堵扰,东面组团地下车库设置三个出入口,西面组团设置两个地下车库出入口。
本小区共有三种住宅类型,一种是19或21层的高层,另两种是6层或5层(底层架空)的多层洋房,东组团内建会所一座,沿主干道沙河路配建两层内商业步行街欧式建筑。北面沿主干道布置高层,中部南部均布置多层住宅。两主团近主出入口处的中央均布置中心绿地与广场。
本项目按功能的不同性质,住宅区以中央广场,辅以入口广场和其他小广场,以通透围墙为界面,结合硬地铺设和草坪,树阵的布置,力求创造一个开阔、舒朗的景观意向;
特色商业内街、商场经营包括家乐福超市、特定商业专卖店、饮食、KTV、影院等,形成购物、商务、休闲、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特色商业区,不仅为人提供了全新的商品选购条件,同时提供较好的购物环境和齐全的服务设施,超市商场对城市空间功能的提升与拓展起来重要的作用,促进了中心商务区的完善。
多层住宅,坡屋顶花园洋房构成层次丰富的三维景观面,为住宅提供良好的景观视野和生活活跃的场所,也让夜晚放射出流光溢彩;高层住宅,基地重点考虑北边沙河路主要道路的城市形象,将高层住宅洋房立于基地北侧,以取得主体的标志性地位,既突出了整体的形象,又塑造了优美的城市天际线,对于使用者而言,也拥有了极佳的景观视线效果。
(4)精心设计、体现特色: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脉络和城市历史文化因素,避免造成无特征、无特色、无地方性的城市形象。
以人为本、切实可行。21世纪是科技迅速发展的世纪,也是人性化受到高度重视的时代,“以人为本”响应了这一时代特征。充分考虑人的行为、心理需要,体现对“人”的关怀是现代化居住建筑设计的先进理念。
本设计注重功能性与实用性,也注重舒适性与环保性,兼具美学与经济优势,瞄准合肥及周边人群打造中高档住宅小区!
建筑总建筑面积为:.40m。
5.2设计构思
从西洋现代洋房出发,经典三段式对比构图。兼具传统的“易学”,“金、木、水、火、土”五行齐俱
五行思想作为经典文化深入人心。中国的传统易学和风水学中,反复强调五行“金、木、水、火、土”对城市和住宅等建造活动的影响;不仅如此,五行学说已进入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居住活动中,五行齐俱的思想,把“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演绎到设计的各个角度(空间的,材料的,居住气氛营造的)金即代表现代的,光纤的,金属的;木即生态的,人性的;水即环境设计中水苑和一些水景元素,象征洁净的,安静的;火即热烈的,灯火通明的,象征人气充盈的;土即本土的,特色的。这些思想运用在本案的平面设计与立体造型中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贯彻和体现。
5.2.1基本构思
本项目是为促进城市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城市环境而进行的重要举措;是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理念,符合城市美学和场所精神的优美的开放空间;是改善城市环境和体现城市形象的最主要节点。项目的主要性质是集聚居住、商业、文化休闲和环境生态建设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化城市居住小区。
5.2.2空间布局
本项目的总体空间环境特征可以概括为“两主、两辅、复合空间”的开放性的复合空间结构。所谓“两主”是指该区域以多层洋房与高层洋房为主,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发散,充分强调了居住区的中心地位和形象。“两辅”是指两个地块的两条商业街轴线为脉络。高层洋房是整个小区的标志性建筑物,造型极富西洋现代感,具有一定的聚焦感和鲜明的空间错落轮廓,符合城市中心区主干道沿街建筑的空间和形体特点。北侧沿街商业街建筑为整体小区造型提供一种坚实西洋式现代基座建筑特色,丰富了主体建筑的视觉内涵。另外体量层数的简化与内街的形成,也带来了相对集中的大量半开放式外部空间,便于景观空间和购物、休闲及娱乐交通空间的布置。
5.2.3景观结构
本项目按视野的范围分为两个主要区域:
(1)步行休闲景观区域:包含了本项目外街与内街的商业街区。休憩、购物的步行体验,方便快捷的生活化水准,触手可及的都市化环境。
(2)商务娱乐景观区域
商业会务、娱乐健身、休闲游憩附属在商业建筑,不仅视野得到拓展,同时生动活跃室外休闲,构成层次丰富的三维景观面,也让夜晚放射出流光溢彩。
本项目是展现城市风貌的重要窗口,所以空间景观的规划必须与城市总体的景观系统构成有机的整体,并重点考虑周边各主要城市道路的景观视线,保证本项目景观序列展开畅通。
由城市以北进入居住区,随着道路的渐变,展现在面前的是由绿带、广场、架空层、花园景观等逐渐展开的一个连续景观面。气势宏大的开阔界面、造型简洁明快的花园洋房、各处广场及主入口内的主体宽阔大道都将视线引向会所,高潮是—晶莹通透简洁的方盒子建筑。
整个景观视线系统轴线结构清晰,视点变化多样,景观层次丰富。
6建筑造型立意与风格取向
建筑单体设计重在探索新型的人性化居住、西洋式建筑文化及其花园式场所。商业建筑体现休闲式购物的乐趣。
在场地规划布局的控制下,建筑体块凝聚形成特色商业内街,烘托集中热情的商业氛围,以快捷、便利的形象屹立在飞速发展的城市空间之中,以人为本,提供日常所需。
住宅单体的外立面处理都强调了竖向的西洋式现代洋房构图肌理——三段式,与商业建筑的横向处理相互联系,相互穿插错落,形成极强的视觉感,分布紧密而又秩序井然。线形开窗简洁、现代,又适合地域性的气候特征,既保证了视觉上的美观需要,又避免了采用玻璃幕墙而带来的高额费用承担及其连带的生态效率问题。同时,横向的划分,不仅依据外观的需要,还考虑日照的要求,南面开敞,北面相对封闭,将艺术形式与生态完美结合。
商业街部分两层局部大柱网处理,面向城市主干道沙河路,形成积极的缓冲空间,吸引商业人流,促进商业活动的发生,并充分考虑人的尺度,塑造美丽的现代西洋式街景轮廓线,商业建筑的现代西洋式与住宅洋房的风格匹配。会所也采用红砖材质与洋房商业建筑保持一致风格!
建筑材质处理上,强调统一,住宅中段部分以米黄色贴面砖为主要材料,简洁的叠涩及简化的窗饰构件,均流露出现代西洋感;裙房部分主要采用青灰色花岗岩斩假石石材饰面和部分白色干粘石的券洞墙垛;顶段部分采用欧洲德国民间居住建筑山花白墙格栅网格简化处理方式;屋顶采用西班牙灰瓦,使得洋房外立面虚实轻重结合,相得益彰,创造平易近人的居住氛围,而且也很好地与北侧斌峰高层住宅区风格统一。
商业街建筑,带领流行时尚的商业橱窗,以左右流行尖端的商品引领都市消费群的购买力。购物商业建筑立面体现简洁而规整的现代西洋模式。立面使用现代材料、玻璃、金属、红砖及大理石贴面的组合,透明的视觉外观提供通透的内外交流。立面主体为现代式西洋风格,端庄凝重又不失轻巧飘逸,充分体现明快的现代西洋感,而且与住宅主体洋房风格也能很好地吻合。
7交通与场地设计
7.1交通组织
7.1.1道路系统规划
两组团区的交通组织根据具体要求相对独立,做到“流线便捷,顺畅有序”,根据每个建筑功能区的使用特点合理安排主次入口、步行空间以及消防通道等。
东侧组团主入口与入口广场设置在其西侧中间地段,为行人提供安全的出入场所。西侧组团主入口也开在与东侧组团同一条规划支路上,但避开了两口对立,稍微错开一段近距离;车行口均开在两组团的端角与支路次路交汇处。
保证建筑内流线顺畅,车库出入口设计布置在小区与车行口距离30米左右的位置,为的是尽量做到人车分流,提供安全安静的居住区内部环境,两组团主广场与周围住宅地下组成一层地下车库,分别采用多个车库入口,小区道路配合组织地下室车流及城市车流线方向。
7.2场地设计
7.2.1铺装场地
铺装场地主要由广场砖构成,根据不同需要构成各种图案。局部采用天然或人造石材加以点缀。
7.2.2停车场库
居住区的各车行入口都设置临时地面停车场地,小区架空层作为通道与休闲的同时也兼具停车,地面停车达到辆。同时,地下室作为主要停车库,停车位达到个车位,车辆在地下室分区停放,各部分人流停车后通过地下室楼电梯到达相应各楼层。地面停车方便平时使用,也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通分流,解决了机动车的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的问题,
8竖向设计
基地地面的坡度为0.3~2%,兼作停车场的广场坡度为0.2~0.5%。重点的地形处理利用和强化原有地形。广场0.15米缓坡草地,草地上种植整齐排布乔木的生态规则林绿化景观,草地坡度控制在1%~3%之内。
8.1绿化规划与种植设计
8.1.1规划设计原则
基地绿化种植遵循以下几条原则:地方性原则,即以地方性树种为主要群落组成,辅以少量珍奇花木,以体现城市广场的地方特点并对资金投入做到合理利用;功能性原则,充分考虑大众的行为心理和日常使用维护的需要,以提供更多的便于维护的绿色空间;文化延续性原则,人类在与自然共生的漫长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带有浓厚地区和民族特色的植物栽植文化成果,对这些成果的运用将使得广场中的植物鉴赏更具传统文化的韵味
从植物群落的空间围合形态上,应注重人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心理体验与感受的变化,从空地、疏林草地到缓坡草坪,形成疏密、明暗、动静的对比,并充分利用自然力,如:光、影、风、雾等因素,在富有生命的自然中创造出具有生命活力的多元化感悟空间。
8.1.2景观设计
景观设施包括公共艺术品、小品、水景和部分建筑物等。
灯光设计在考虑照度合理的情况下,力求在高、中、低、地等几个层次的设计上体现设备的先进性以及灯具形式的高科技文化特色,灯杆的色彩以黑、白、银灰等色调为主。
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