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讯1月15日上午,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举行了首次大会发言,潘建伟院士、郑永飞院士等政协委员轮番登台,对安徽经济发展、百姓民生福祉等献计献策。
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昨天举行了首次大会发言。
潘建伟:高标准创建中外合办大学
省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在发言中说,目前,我国已建成上海纽约大学等9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办大学,全部位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安徽也可以把创建高水平中外合办大学作为推动开放的重要先手棋。
潘建伟说,目前国内有9所中外合办大学,其中6所是5年内新办的大学,3所是3年内新办的大学。此外,河南正在创建中科院UCLA(郑州)大学,四川正在积极引进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香港科技大学去年12月刚刚引进到广州。他认为,安徽也应该创建高水平中外合办大学。“既能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皖从事教学科研,又能吸纳全世界优秀生源来皖求学,还能扩大安徽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同时,还有利于满足安徽学子上高水平大学的需求,留住安徽优质生源。
潘建伟建议,我省可以高规格成立创建工作推进机构,并将创建中外合办大学列为省市重点项目。同时,要高定位制定创建方案。“中外合办大学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才需求为基础,按照国际标准和国际视野,培养国际化综合型和专业化人才。”在潘建伟看来,外方要争取引进世界前50名大学,国内选择双一流建设中与外方相当等级的大学。“合办大学可以面向国际招生、国内一本或提前批次招生,逐步增加硕士研究生以上办学层次。”
徐培坤:警惕“痕迹主义”弊病
省政协委员、医院院长徐培坤教授说,形式主义是一个顽疾,而“痕迹主义”是其在当前的新变种。徐培坤说,“痕迹化管理”,初期主要集中在扶贫表格、学习笔记、下乡打卡等方面。“比如,有些单位规定扶贫干部进村要签到、入户要合影,并以此作为工作落实的重要凭证;还有的要求下级准备各种门类的学习和工作笔记,专本专用等等。”
徐培坤说,由于人们只看到其有利的一面,而忽略了其消极的一面,于是,这种新的形式主义迅速蔓延到了学校、医院等各行各业,并变形走样,陷入为工作而工作、为“留痕”而“留痕”的怪圈。“集体收看一次电视、开展一项公益活动、医院的一次会诊讨论等都要求留下图文并茂的支撑材料,连一些日常的事务性工作也都要留下各式各样的痕迹。”
徐培坤认为,在一些地方,工作“留痕”已成为了一种习惯,不仅虚化了工作实效,而且挤占了基层干部真抓实干的时间和精力,更助长了弄虚作假之风。“此风蔓延后患无穷,必须彻底消灭。”
对此,徐培坤建议,领导干部要从自身做起,改变官僚主义作风。“下基层检查、调研不预发通知,不要‘被安排’,不要限于听汇报。应更多地下地入户,直接、随机接触群众了解实情。要把下基层真正变成一件苦差事。”
另外,徐培坤也建议,有关部门要彻底摒弃形式主义思维和工作习惯,考核要降低材料比重、注重工作实绩。“可引入第三方测评等形式,比如,对医院工作的考核评判以社会问卷调查、病人满意度为主要依据,医院科研开展情况、学术水平在全国的排名等作为参考。”
郑永飞乡村振兴要补五块短板
高质量发展欠缺,基础建设欠缺,环境保护欠缺,人才支撑欠缺,资金投入欠缺。省政协委员、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郑永飞院士在发言中说,我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还存在一些弱项和短板。
首先是高质量发展欠缺。郑永飞说,目前农产品“大路货”多,名特优少,农产品加工体系不深,农村一、二、三产融合不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小、带动力弱。
第二块短板是基础建设欠缺。十八大以来,我省以农村水电路气房讯为重点的民生工程累计投入多亿元,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等原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依然明显滞后。
此外,环境保护也有所欠缺。郑永飞说,目前全省农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还不健全,无害化处理率只有60%左右,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不到50%。另外,已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乡镇不到50%。全省19万多个自然村中,还有很多尚未开展村容村貌整治。
第四块短板是人才支撑欠缺。郑永飞说,年,全省农村实用人才约万人,仅占常住人口的5.4%,占比偏低。最后一块短板是资金投入欠缺。郑永飞认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还没有从根本上破题,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的意愿也不足。对此,郑永飞建议,乡村振兴要继续深化改革,走产业振兴之路,同时汇聚各路人才,加强生态红线管制等。
刘明平人才待遇不能有体制区别
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副主席刘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