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兑现一个四十年前承诺背后,是一段

“就在这里停吧,剩下的路我自己慢慢走。”

说这句话的是一位坐在小汽车后座上头发发白身穿军装的老人。

在车门打开后,老人看了看周围这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这位经久沙场的老人眼眶竟然有些微热,说了一句:“四十年……我总算回来了。”

在那个年代,小汽车即使是在市区中也是比较少的,更不用说是在农村。

所以小汽车一出现在村里,村里的人都跑到村口去看看小汽车去凑凑热闹。

在老人下来后,村中的一个中年男人走了出来说道:“您看着很眼生啊,应该不是我们村里的人吧,老人家您来我们这村子干什么了?”

那位身穿军装的白头发老人听到有人问,随即回答道:“我是来找人的,来找我的救命恩人报恩的。”

这是发生在年的安徽一个普通农村的一幕。

这位身穿军装要找救命恩人的老人是我国的开国中将张震将军。

张震将军口中的恩人是谁,为什么年迈张震将军不顾万里会到这样的一个小山村里面寻找自己的救命恩人。

又是什么样的恩情,令这位经久沙场的老将军不远颠簸到这片土地寻找自己的救命恩人。

这段岁月还得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说起。

一、突遇风险

年11月中旬的时候,为了了解宿东地区的游击队的战斗情况,当时担任新四军四师参谋长的张震从淮北出发前往宿东地区召开了联合会议。

当时宿东地区属于敌占区,整体的情况不是很安定,会议基本都是在敌人穷追不舍中召开的。

但是即使是这样的情况,各个地区的游击战士仍然是积极的讨论,分享自己抗战中的经验,整个会议气氛很热烈,会议整整持续了两天两夜。

此时大家尽管精神是很疲惫,但是脸上却是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同时也从这次会议中得到了希望的曙光和前进的方向。

张震将军一行人因为会议的召开,停留的时间过长,在那种复杂不稳定的斗争环境中,一行人行踪很难不被泄密。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有了后面感人至深的一段军民鱼水情的故事。

在会议结束后,当时支队长姚运良首先意识到了危急,随即就和张震将军说道:“这个地方太危险了,我们应该尽快的转移,撤离出宿东。”

张震将军听到姚运良这样说后,自然明白姚运良的意思,随即就拿出了地图,开始部署下一步的撤离计划。

经过短时间的研究后,张震将军说道:“咱们就向着距离我们最近的盛圩子开始转移。”

确定了撤离计划后,张震将军一行人就开始行动。

盛圩子距宿东地区不过仅仅是10公里的距离,但是张震将军一行人毕竟对于这个地区不是很熟悉。

加上为避免敌人发现,一行人趁着夜色赶路,速度自然是很慢的,等到张震将军一行人到盛圩子后,时间已经过去3个多小时。

到达盛圩子后,张震将军一行人经过连夜赶路已经是非常的疲惫,看了看还在头顶悬挂的星辰。

张震将军说道:“大家现在直接散开吧,找到附近的老乡借宿一宿,注意记录,天一亮我们还要继续赶路的。”

得到了张震将军的领命后,战士们随即就解散了,张震则是带着几个战士向村东头的一户人家走去,准备去那里借宿一宿。

张震将军一行人停留在一户院子里有一棵高大的槐树的院楼,院里正在休息的家禽听到敲门声后,平静的院楼瞬间是鸡飞狗跳。

院里的主人听到动静后,随即也是醒来了。

这户人家的女主人的弟弟参加了八路军,在回家探亲的时候,告诉过这个女主人,说八路军战士在行军的时候,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经常是连夜赶路,没有落脚的地方,所以也经常会向路过的村庄借宿。

张震将军在看到屋内的灯亮起来以后,随即就敲门说道:“老乡你好,我们是路过的新四军战士,因为赶路,想要在您的家里借宿休息一些可以吗?”

在听到了敲门声后,女主人压低声音向自己的丈夫问道:“你听到他说了什么吗?”

随即丈夫说道:“好像是新四军,说是夜晚赶路,前来借宿的”。

但是因为当时社会动荡,局势很不稳定,所以盛圩子很多的百姓都是人人自危。

所以此时的女主人虽然知道八路军战士经常借宿,但是心中还是有疑虑的,一时间两口子没了主意。

随即张震将军又说道:“老乡,别怕啊,我们新四军不是坏人的,如果你们不方便的话,我们现在就离开了。”

女主人听到这些话后,心中一横,就让自己的丈夫拿着棍子和自己出去开门。

打开门后,女主人看到门外几个人一身朴素,穿着军装,为首的人皮肤黝黑,但是眉宇之间却是透漏着一丝的英气,看起来像是个首长。

在看到是我军战士后,女主人的心落了地,随即热情的招呼战士到屋子里休息,还说道:“看你们的样子,肯定是累坏了。”

张震将军在进了屋后,才知道这对夫妻是刚刚成婚的,男的叫盛维凡,女的叫孔秀英。

此时的孔秀英还是一身红色的新衣。

看到这种情况,久经沙场的张震将军也是有些不知所措地说道:“你们是新婚之夜吗?”

随即孔秀英回答道:“是啊,今天刚刚办理完酒席,真的是累坏了。”

在说话之际,孔秀英的手也是没闲着,将唯一的新棉被抱了出来,说道:“首长们快休息吧。”

随即孔秀英两口子准备将新婚的房子让出来给战士们落脚。

张震将军听到后,直接拒绝,表示自己打扰已经很不好意思了,只要一间杂货间就好了,但是孔秀英夫妻却是怎么都不同意。

最后没办法,就把人分开,一部分睡新房,一部分睡杂货间。

安排好后,张震将军将宽敞的地方让给战士休息,而自己则是走到大立橱边随意地坐下,靠着大立橱边很快就睡了过去。

就是在这个看似平静的夜晚,危险却是随时时间的推移渐渐的来临了。

二、危险来临

在天气刚刚亮的时候,勤劳的孔秀英就起身准备为这些奔波一夜的战士做一些饭。

但是正在孔秀英在捡柴火的时候。

突然听到了村外的轰鸣声突然传来,这个声音对于那个时期的百姓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只要响起来这个声音,基本都是敌人要来了。

为了进一步确定是不是敌人要来,孔秀英跑到了村边,看到了敌人浩浩荡荡的车队直奔村子过来了。

此时孔秀英看到这样的情况,也来不及多想了,扔掉手中的东西,奔向自己家中,边跑边喊说:“敌人来了,快起来啊!”

伴随着敌人车队的轰鸣声加上孔秀英的喊声,很多村民们和战士们也随之惊醒了过来。

在孔秀英跑到自己家中后,直接冲进门气喘吁吁地说:“起来啊,快起来,敌人来了!”

当时张震将军因为太过劳累了,还在靠着橱柜睡觉,孔秀英随即就抓着他的肩膀摇晃着说道:“快醒醒啊,日本鬼子过来了。”

而此时的张震将军因为刚刚醒来,脑袋还有一些发懵,听到敌人来后,就立即惊醒,直接就拿起了枪跑到了门外,而此时进村的日本兵距离已经不过百米距离。

不大的盛圩子村基本已经在敌人的视野中了。

看到了这种形势后,张震将军的大脑飞速运转,想着如何突破敌人的包围。

敌人似乎是得到了什么消息一样,一进盛圩子村就开始挨家挨户的搜查,战士们为了保护张震将军的安全,随即就分成了两队。

一队留在张震将军身边,另外一队则是向西边跑,用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以此来保证张震将军的安全。

但是狡猾的敌人并没有全部去追击向西边的战士,而是将队伍也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去追击西边的战士,一部分留在村中继续搜查。

三、逃离危机

随着敌人搜查进度的进行,眼看着就要到孔秀英家中,此时张震将军和身边战士一咬牙,准备一起做最后的反抗的时候。

孔秀英突然拉住了张震将军,告诉他说:“快跟我来啊,我知道可以从哪离开村子。”

孔秀英带着张震将军一行人沿着自己家中屋子后西面的小巷跑出去了,出了巷子口后,穿过一片枯木林后,到了干涸的河边。

冬季清晨的雾正好为张震将军他们撤离提供了良好的掩护。

在即将离别的时候,张震将军对孔秀英说道:“非常感谢救命之恩,如果我能够活下来的话,一定会回报你的救命之恩的。”

说完话,张震将军和战士们向这位英雄的妇女敬了一个军礼,说道:“保重”。

孔秀英听完了张震将军一行人告别话后,就催促着战士们快离开,看着他们穿越和干涸的河道路、伴随着芦苇荡消失在晨雾中后,才又向村里面赶。

但张震将军还是遇到了追击的敌人,一颗子弹从头顶上呼啸而过,张震将军和战士们一边回头射击一边撤退。

幸好此时来接应的通讯班同志赶到,将追击的敌人击退了,张震将军一行人成功地脱离了危险。

在安全后,张震将军清点了剩余战士的人数,想要返回村子里面救战友,但是最后却是被战士们拦住了。

拦住他的战士哭着说道:“不要让他们白白的牺牲。”

张震将军听到后,沉默了一会,用坚定但带着哭腔的声音说道:“继续前进。”

而此时村里面一些没有来得及撤离的战士被敌人发现后,拿着数量不多的弹药继续抵着。

随着抵抗的战士在敌人的炮火下牺牲后,敌人就用枪指着叛变的村民说道:“村里还有没有新四军,不想死的话,就快交代。”

看着倒在地上的战士,所有的村民没有一个人将张震将军一行人的行踪泄露出去,敌人在村里又反复搜查了几遍后,没有任何发现,也就只能作罢。

在敌人离开了村子后,村民们将牺牲的战士遗体安葬了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民们回到了自己原来的生活轨迹中,孔秀英对于张震将军告别的时候说的话也在平淡的生活中被自己渐渐的遗忘。

但是张震将军却是将这句话牢牢地铭记了四十年,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开头那一幕的主要原因。

四、结语

张震将军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曾经写道:“多年来,我始终是无法忘怀那个宿县东南的那个小村庄,那是曾经埋葬我并肩作战的31位战友地方,也是我恩人的家乡。”

张震将军在那个中年男人的带领下到了孔秀英的家中,那个曾经熟悉的院落已经被新的院子替代了,这令张震将军是既熟悉又陌生。

在张震将军到孔秀英家中的时候,孔秀英正在和邻居唠家常,听到有人喊他,说是有大人物找她。

此时的孔秀英还有一些疑惑,说道:“什么大人物,找我来做什么了?”

随即孔秀英看见了一位身穿军装老人出现了,孔秀英问道:“您是?”

听到了孔秀英的声音后,张震将军看到那个曾经年轻的女子和自己一样,已经是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头发也已经泛白。

张震将军也没有贸然相认,而是问道孔秀英:“你还记得你以前的家门口有什么吗?”

孔秀英回答道:“一个大槐树和一个石槽”。

随即张震将军又问道:“当年你是不是喊醒一个人,帮助他逃离敌人的抓捕。”

孔秀英此时的回忆瞬间涌入了脑海中。

而张震将军也基本确认了这位60多岁的老人就是自己寻找的救命恩人。

随即这位久经沙场的将军的手竟然有些颤抖,说道:“恩人,您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我可算是再次见到您了。”

孔秀英此时也是激动不已,休息了一会后。

孔秀英带着张震将军去了那个埋葬31名战士的地方,因为他们牺牲的时候,并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所以村民们当时只是立了一个无名碑。

张震将军看到这些墓碑后,不顾自己年迈的身体,将墓碑一个个擦干净了。

随即在一个墓碑面前跪坐下,说道:“我的兄弟们啊,我的战士们啊,抗战胜利了,但是你们却再也看不见了。”

良久,张震将军面对昔日的战友,敬了一个严肃而庄重的军礼。

在此之后,张震将军因为思念当年的帮助过自己的父老乡亲和抗战期间牺牲的战友,曾经三次回访这片土地。

期间还以自己私人的名义捐款给烈士纪念园。

年,孔秀英去世,张震将军听到这个消息后,在书桌旁边坐了许久,十分难过。

虽然张震将军想要去吊唁自己的这个救命恩人,但是已经93岁的他身体已经是力不从心了,只能给孔秀英加发去了吊唁电报,并寄去了一些钱。

时间能够改变我们的容颜,但是不能改变的是我们曾经的友谊。

此文献给这两位跨越了时间线的革命友谊,也向那些在战争年代献出生命的先烈。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151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