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南北要道上,一座常被忽略的山,自古以

在安徽有太多的山,而且一个比一个名字响亮。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的世界名山——黄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天柱山、以及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的齐云山、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的大别山区,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安徽名山。其实除了这些闻名遐迩的山岳之外,安徽还有一座极容易被忽略的山,它坐落于江淮南北要道之上,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它既有黄山和天柱山的山岳风光,又有齐云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大别山革命老区一样它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是它的名字——上窑山,却常常被人忽略。

上窑山位于著名的能源之都,素有安徽电力工业摇篮之称的安徽省淮南市的东北部,横卧于美丽富饶的高塘湖之滨,这里群山逶迤、绿荫浓翠,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上窑山,古称莫邪山,根据《寿春图经》和《太平广宇记》记载,“莫邪山,古者于此山铸莫邪剑因为山名”。另外《怀远县志》也有记载曰:“莫邪山,今之上窑新城诸山皆是也,古统名之其脉……莫邪山者,似怀远上窑凤阳西山俱在内,不专指定远一峰而言……”后来上窑山又更名为洛河山,据《大清一统志》载:“洛河山,在怀远县南六十里,以近洛水故名。”

上窑森林公园总面积10.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87.9%,自然风光绮丽秀美,人文景观底蕴深厚,是一处集生态旅游、人文景观、宗教活动、度假休闲、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山上不仅有“奇峰障日”、“峭壁摩天”、“岩开斗石”、“仙人桥”、“仙人洞”、“王母滩”等神工鬼斧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也非常的瑰丽壮观,有始建于明弘治年间的“洞山寺”,含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地藏王庙等建筑,石壁上有古人摹刻,还有新四军纪念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寿州窑遗址等。可惜的是寺庙建筑部分从日寇占领时期颓废,至“文革”时期全毁,古人摹刻在“文革”中也被凿去。现在我们看到的观音殿、地藏王庙等建筑是在原址重建的。

上窑山连接江淮南北之要道,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年在淮南八公山麓的淝水之滨爆发的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其序幕就是在上窑山发生的洛涧之战,这才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千古绝唱。连绵不断的战事,还造就了“朝秦暮楚”这个成语的缘由和流传。上窑山不仅地理位置重要,其境内的上窑镇更是一个千年古镇。历史上的上窑镇商贸兴隆,手工业相当发达,作为盛唐时期著名的“七大瓷都”之一,“寿州瓷黄”更是名闻遐迩。

寿州窑,因上窑镇在唐代归寿州所辖,故而得名,亦称淮南窑,其创烧年代为南北朝中晚期,经隋而至唐末,历经年左右,距今约有年的历史。窑址分布地跨古寿、濠(今凤阳县隋唐时属濠州)两州,主要集中在高塘湖、窑河沿岸以及上窑山山脚下。唐代寿州窑进入鼎盛时期,在上窑一带形成长达约三公里的大窑场群。寿州窑瓷器种类繁多,从器物造型、制作工艺、烧成釉色等都体现了唐代盛世气象。历史上的寿州窑绵延几十里,规模巨大,曾是江淮地区的制瓷中心。后因淮河两岸战事不断、水灾频频,寿州窑由鼎盛逐渐走向衰落。如今望着斑驳的遗址,也只能缅怀昔日的辉煌盛世,钦佩古人的勤劳智慧。

位于上窑森林公园北大门南侧的新四军纪念林,以碑、林结合的形式记录着新四军在血与火的考验中顽强拼搏,成长壮大的光辉历史。它是新四军历史知识的宝库,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好课堂。被命名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省义务植树示范基地”、“民族精神代代传”安徽省少先队教育基地。

上窑山峰峦叠翠,风景秀美,登山远眺,南观舜山似屏,北望淮水如练,古镇历史悠久,古迹依稀可鉴。山下高塘湖,碧波粼粼,鱼跃鸟翔。置身于这样一幅山水画卷之中,去陶醉,去沉思,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我们要不忘初心、顽强拼搏,书写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青春篇章。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558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