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杰青本科校友排行榜,清华仅排名第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 https://m.familydoctor.com.cn/ysk/42940/

文|冷丝栏目|大学排名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又简称“杰青”,是我国年批准设立且用来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为主要目标的专项基金。

苏州大学毕业照

目前,“杰青”已经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高端人才“品牌”之一,是高校“人才竞争”的主要争夺对象。

这些杰出青年学者一般来自于哪里?也就是说,他们是哪些高校的本科校友?

冷丝在这里列出下面的表格:

放大查看

这是年即杰青成立的这一年到年的相关数据——杰青的“出生”或者“出身”地,即本科毕业的高校。

盛产杰青的高校,前三名是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清华大学并不占据优势,仅排在了第6名的位置。

另外,浙江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和四川大学也是杰青的“出生”地。

有点感到意外的是,并不是名校的安徽师范大学也在榜单之上,拥有40名杰青本科校友。

由此看来,杰青的本科学历,即第一学历绝大部分来自于名校,所以,第一学历还是很重要的。

冷丝为何要说到杰青的“出生”或者“出身”这个问题?理由很简单,一所高校产出杰青越多,越能说明这所高校高效的人才培养能力,这才是真正的实力。

说完了杰青的“出生”和“出身”地,冷丝再来探讨另外一个相关问题:这些杰青最终有去了哪些地方呢?哪些高校聘用了这些杰青们?

到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榜的杰青总人数遥遥领先,分别达到67人和60人,紧随其后的是分列第三、第四、第五的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复旦大学,分别为37人、36人和31人,在数量上和北大、清华相差较大。

湖南大学表现出色,虽然是“双一流”大学B类建设高校,但总上榜人数为9人,排名17,且每年都有杰青上榜。

从近10年高校聘用的杰青总榜单可以看出,北大、清华的杰青人数占据绝对优势,和处于第二梯队的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复旦大学相比,人数上多出近一倍。紧随其后的是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分别是25人、25人、22人和20人。

杰青超过10人的机构还有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和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近5年,清华大学的杰青人数逐年增加,尤其是年的杰青人数从年的13人增至18人,进步明显。

北京大学则呈波动递增趋势,经历了年的下降后持续上升。

波动幅度较大的还有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在年有11名杰青产生,到年仅1人。中山大学在年有7人上榜,但此后一直在两三人徘徊。

苏州大学作为“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虽在年并未有杰青上榜,但在、、、年产生的杰青总人数达8人,与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并列总榜单第15名,同样实力不俗。

看来,积极引进高档次人才,这对于一所高校实力增强有莫大的好处。

同时,天津医科大学在到年共产生3名杰青,但在年有4人上榜,一跃并列当年第5位,人数上与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比肩。

“杰青”流动存在着“名校聚集”和“东南部聚集”现象。

这说明,大学声望是吸引高端人才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在中国情境下,大学所在区域也直接影响着人才的流动方向,也就是说,大学声望和地区经济实力及创新活力直接规制着高端人才的流动路径和目的地选择。

因此,冷丝认为,这也进一步说明,大学竞争力的获得依赖其生存发展的环境,大学特有的优势是在特定情境下形成的。

西北工业大学

作为高端人才的杰青,第一学历虽然很重要的,但是,就“安徽师范大学出了40个杰青”的现象来看,后天的努力还是有着很大的作用。

无论如何,你只要是人才,你终将脱颖而出,成为杰出青年,也会“流动”到你最为满意的岗位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533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