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呱呱
7月6日,安徽纪检监察网公告称,安庆农商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徐进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以4月12日,安徽农信联社原党委书记、理事长陈鹏被查为开端,这已是近三个月来安徽农信系统中被查的第五位农商行一把手、第七位高管。
其他五位分别是:
5月12日,蚌埠农商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绍新被查;5月28日,怀远农商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顾平被查;6月5日,怀远农商行原副行长李路璐被查;6月10日,凤台农商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鲍学启被查;6月19日,前阜阳颍东农商行董事长、时任安徽省联社党委委员汪侠被查。
一场反腐风暴,震动了整个安徽农信体系。
身为银行系统最底层、重点服务三农小微的农商行们,近年来频频以各种奇葩新闻出现在大众面前,无论大小。比如:
天津滨海农商行前行长曾割腕自杀,今副行长被带走调查。山西清徐农商行董事长崔靖代持股权,实控人陈鸿志持股69.2%已被判死缓。尴尬的农商行:股东会任命不了董事长。周亮谈中小银行股权乱象:董事长的司机居然是大股东。安徽蚌埠农商行原董事长落马背后,该行不良率曾超过30%。吉林省一起5亿骗贷案背后:领导班子为改制农商行铤而走险至今收回贷款不足一成。
诸如此类。
农商行一把手为何频频落马?客户经理们为何动辄被骗?不良率为何屡创新高?资本充足率为负背后,究竟是股东们在提款,还是另有原因?
这一切,请看本期走近科学之农商行一把手落马之谜。
1.
发展史
当前银行系统,统共有家,农商行占据家,农商行的老妈农信社现存家,此外,还有与农信社功能类似、同属农村金融机构,近几年兴起的村镇银行家。从我国银行机构设置来看,突出一个“服务三农”色彩。
我国一开始是没有农商行的,全部是农信社,本质上是为解决全世界都棘手的难题:农村普惠金融的基础上诞生的,用以取代民间传统借贷组织,如摇会、抬会等,规范民间信贷体系。
后来,农信社和农行分分合合,年,农信社彻底和农行脱钩,各地纷纷成立省联社进行管理,并进行商业化转型。
年7月,国务院批准江苏省开展改革试点,试办农商行,常熟农商行、张家港农商行、江阴农商行于年成立。年,浙江试点成立首家农合行,即浙江鄞州农村合作银行。
年前后,银保监会相继出台针对农信社改制的政策,农商行的数量开始“大跃进”,一口气从年的85家增长到现在的家。
一些改制早、规模比较大的农商行也纷纷上市,比如苏南五小龙:常熟银行、无锡银行、张家港行、江阴银行、苏农银行。但是,农商行们在改制过程中,背上了很多包袱。
一个突出表现是,在银行体系中,农商行资产质量相对是最差的,尤其是在年,银保监会出台政策将逾期超过90天的贷款划为不良后,农商行风险彻底暴露:
自年第二季度以来,农商行不良率维持在4%的水平。作为同是中小银行代表但经营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商行,近一年来不良率虽有升高趋势,但相比农商行,可谓小巫见大巫。
同时,农商行的净息差在这四类行中是最大的:
大家都知道,银行主要是赚息差的钱,较大的息差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不良率较高的损失。
抛去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地区的农商行不谈,我们可以看到,越是经济条件欠发达地区,农商行吸纳存款成本越低。
比如位于经济强省江苏省的丰县农商行,年,计息负债成本为1.74%,其中吸收存款成本1.66%,已非常接近国有大行(工行1.76%/1.59%)和股份行(招行1.90%/1.58%)水平。
相反,位于江西省的铅山农商行,计息负债成本为0.97%,其中存款成本仅为0.79%。这样低的成本帮助这些农商行维持了较高的利差。
而丰县农商行,则只能通过提高贷款利率(年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4.44%)来维持利差,这样的无奈,除非有政策支持,不然贷款的投向相对于其他银行,可想而知。
无论是低成本还是高收益,随着利率市场化逐渐推进,这部分超额利差会被逐渐抹平。农商行经营困境也将更加暴露。同时,困扰农商行的本质问题:因为各种原因出现的高额不良,依然是沉重的包袱,成为农商行风起云涌小生态的定时炸弹。
2.
谁的钱
问题的核心在于,为什么偏偏是农商行产生了这么多不良?
关键节点在于年。
该年6月,监管部门要求商业银行将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计入不良贷款,这一举措直接推动部分原先计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