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女神节比往年少了一些商业气氛,但从朋友圈来看,还是热热闹闹仪式感十足的,有晒美食的、晒鲜花的、晒红包的,还有各种相关的网课也来蹭热点。今年的节日,与女性有关的话题格外多,比如大女主题材的影视剧。
强大的女人是怎样炼成的?
《安家》这部剧最近很火,编剧是六六,主角是孙俪。眼看风评越来越好,就决定看一看。这部剧给我的最大感觉就是励志,女主角房似锦干净利索的工作状态以及电脑前喝豆浆、吞包子的样子,真是让我越看越喜欢。编剧六六也是一位大女人,《蜗居》《双面胶》都是她一手操刀,年六六就荣登了中国作家富豪榜。论影视圈吸金能力最强的两个女人,我能想起来的就是J·K罗琳和六六了。
六六在年出版了随笔《女不强大天不容》,读者可从这本书里找到这位霸气女人的成功秘诀。年,安徽大学毕业的她随夫闯荡狮城,第一个工作是做保姆,在别人品红酒的时候,她汗流浃背地在各色公交车上穿梭。以前的她是一个“怒气冲冲、总抱怨、总叹气”的女孩,刚到新加坡又恐慌又彷徨,日子就在她披星戴月的行走里,在存款一点点的增长里,在抠出睡眠时间来写作的时间里,一点一点光明。六六说,这世道,留给女人的活路很窄,她自己就是这样过来的,没有一刻放松警惕。六六是一个将不毛之地经营成锦绣年华的代表,我们羡慕她,敬佩她,但不一定能成为她,很多人依旧在生活泥潭里出不来。但董卿曾说,如果摔倒在泥沼,但不忘仰望星空,依然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风景。
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
有一部韩国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男主角是孔侑),讲的是辞职在家的金智英经历了原生家庭的重男轻女、婆媳矛盾、离开职场的失落以及日复一日带孩子的疲惫,患上了抑郁症,最后又在家人的关怀下获得了拯救。
看这部电影时,我也想起当年一地鸡毛的生活。都说生孩子头两年,是一个女人最怂的时候。也许你也经历过,当出门上班时,孩子却让抱他,那种滋味真是一言难尽。记得每次我出门,儿子都让奶奶抱着追我到楼下,扯着衣服不撒手,我不得不挣脱他,匆忙去赶地铁,他的哭声在我身后响彻云霄,整整一天都在我心里回荡。
金智英的处境其实比一般人还好,第一,她有疼爱她的妈妈,虽然父亲重男轻女,但对女儿还算温和,女儿受的委屈并没有太多。
第二,女主的老公还不错,孔侑在剧中演的是暖男,对妻子呵护备至。有儿子护着儿媳,婆婆也不敢太苛刻,而且小家庭里的经济条件还不错。
第三,女主有学历加持,她名校毕业。虽然在职场竞争中败了下来,但领导还是器重她的,辞职是金智英的主动选择。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金智英还是得了抑郁症。这让她的妈妈和老公非常自责,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又开始羡慕女主了,因为相当一部分年轻妈妈是得了抑郁症而不自知的,更遑论家人的关心了。
金智英最大的心事是职场上的事儿,这个职位也是当初她过五关斩六将才得到的。如今,只能每天推着孩子在外面闲逛,偶尔在路边喝个咖啡,还被别人说是花老公的钱买悠闲。她遇到的是每个妈妈都会遇到的。我觉得让她崩溃的不只是孤单和疲惫,看着昔日的同事热议工作而自己插不上嘴,这种焦虑和隐忧逐渐将她击倒。
得知她患病后,母亲和丈夫给予了她很大支持。她开始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同时,她之前的女领导独立创业,请她来新公司担任要职。弟弟也对被父亲忽视多年的姐姐进行了弥补,金智英在泥沼中慢慢爬了起来。
工作等同出门上班吗?
看完这个电影,我在想一个问题,职业对女人的意义固然重大,但工作就一定等同于出门上班吗?因为这场疫情,关在家里四十多天的职场女性大有人在,很多人也许有了新的思考角度。
拿自己的经历来说,在家的这段时间,我前所未有地解锁了很多新技能,煎炒烹炸,研究电器,整理资料,陪孩子一起体验匠心式的学习,一份作业写出五个版本,就是为了培养严谨周密以及将事情做到极致的能力。我从来没有这么气定神闲过,能一张一张地浏览儿子从一年级到现在的全部试卷和教材。除此以外,我还帮助朋友开了网课,顺利实现了招生。虽然没有匆匆忙忙地去上班打卡,但感觉生活依然充满了意义。
如果时光能倒流到儿子小的时候,我可能会重新规划职业。因为工作和做事,也许并不能划等号。每天要挤地铁去上班,一天在路上个把小时,光交通就快用完身上的力气。从这一点来讲,电影中的金智英的境遇真是不错了,起码她辞职了,老公有能力养家,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女人不得不在生活压力之下咬牙苦熬。
我身边有很多朋友,家家都有解不开的疙瘩,基本上都比金智英的严重。
莉莉,生了女儿之后,迫于舆论压力,公婆很不情愿地来帮忙,但是经常撂挑子玩消失,小两口时刻得绷着神经应对残局。莉莉在国企工作,这份工作来之不易,不想因为孩子而辞职,就一直苦撑着,经常眼睛红红地去上班。
慧慧,她的婆婆很难相处,但老公还不错,生了二胎后还租了个大房子,离单位很近,看起来都挺好,但因为单位领导的挤兑,她被迫辞职了,如今在家带两个孩子,每天的接送占满了她的生活。她勤劳能干,也许辞职是单位的损失,反倒是她孩子的福气,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女人的活路窄,该怎么办?
正如六六所说,女人的活路窄,几千年重男轻女的文化传统就不提了,现代女性的默认设置就是既要养娃又得挣钱,但职场对女性的歧视,从来就没有消失过。一个所谓的大女人,她身后一定有一个强大的支持系统,比如父母能过来支援,比如丈夫能前去帮衬。
如果有个大女人告诉你,她能力之外的资本等于零,她除了相夫教子还能供奉双亲。这是美丽的神话,你千万别信,绝对是假的,假的。有一位姐姐,掌管上百人的公司,年薪上百万。但她一次都没接送过女儿,更没时间带着孩子玩,孩子的成长教育全靠爷爷奶奶。
但也有人有不一样的活法。
我认识一位北大才女小倩,生孩子之后就辞职了,现在开微店,生意红红火火,同时她把三个儿子培养得很优秀。她的经历让我明白,一份工作不重要,有能力去做事才重要。这年头,铁饭碗不是一个稳定的工作,到哪都有饭吃才叫铁饭碗。
说起女人的出路,上班真不一定是唯一的出路,但有做事的能力,肯定是一个女人最大的出路。现在很多带娃的妈妈在家当博主、做写手、开微店、办培训,甚至很多农村女性在种地之余,开个直播,每天教人做饭,一年的收入也有几万。帮助别人掌握通向美好生活的技能,这不是劳动的价值又是什么?
有人认为全职妈妈是弱势群体,话说回来,能照顾好孩子,这可是职场妈妈最大的期盼。职场妈妈在工作的时候,会接到幼儿园或学校的这样那样的通知,回复各种关于孩子的事情;而全职妈妈就可以很从容地安排这些事,如对小升初的政策提前研究个清清楚楚,对附近的教育机构摸得明明白白,能仔细地检查孩子的作业,掌握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你所不知道的全职妈妈的精彩
全职妈妈也可以过得很精彩,如线上办讲座、写专栏、做设计,等等。不管干什么,都是一种奋斗的姿态。她们最大的优势就是能掌控自己的时间,比如能随处办公,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或学校之后,随便找个咖啡吧打开电脑就能办公。孩子放学的时候,不用担心领导叫你值班,可以从容地赶过去接孩子。寒暑假就不用说了,能说走就走,带着孩子到处玩儿;而职场妈妈,得周密地计算年假怎么安排,才能与孩子的寒暑假无缝对接。
《82年生的金智英》里有一个情节,几个全职妈妈在拿自己的专业开玩笑,她们都是名校高材生,有学表演的,有学设计的。学表演的妈妈说,我拿这个文凭的唯一用处就是给儿子惟妙惟肖地讲故事;学设计的妈妈说,我考上大学的价值就是教我孩子学画画……
我的那位朋友小倩,虽然她有北大的文凭,但并没有选择世俗眼光里的好工作,她开办微店已五年,一边照顾生意一边教育孩子。在孩子的眼中,妈妈虽然没有光鲜靓丽的工作,但她是一位有北大水平的妈妈,才华从未褪去。只不过是换了另一种方式去施展而已。
越努力,越幸运
这场疫情之后,可能会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也能让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很多人都尝试了远程办公,在家里也能从早到晚忙个不停。生活本来就充满着无限可能,也许上一分钟,你还为家庭和工作的无法兼顾愁得吃不下饭,下一分钟就有了对策,给自己找到了出路。
出路到处有,只要你想走。勤奋一点,努力一点,这个世界只为努力的人打开大门。
本文完成于年3月8日,祝女神们节日快乐,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