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城市里头的人,对于“搬家”这件事应该是并不陌生,毕竟在租房时代,为了适应工作环境,为了生活环境,也为了孩子教育等等问题,很多人都会选择搬家,所以搬家在当下其实特别流行。
但这样的流行是在现代的时候才流行的,因为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有“宗族思想”,也都有念旧心理,所以古代的时候很少会搬家,除非遇到战乱或者饥荒,不然多数家族都会留下一座祖宅,以此来彰显家族荣光,这就是中国人长久以来都有的“祖先崇拜”,也是中国文化中特别珍贵的一环。
也因为这样的缘故,如今的旅游市场中多了很多自古流传下来的著名古宅,包括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卢氏古宅都是着这样的体现,但更多的还是民间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古宅,充满了古色古香。也同样因为这些古宅地保存,中国古代的各种文化都汇聚在了上面。
对比如今的房子,古宅虽然没有那么牢固,但充满了历史韵味,是发展旅游事业的好地方,能够让后世的人了解这些古代传统文化。毕竟古宅保护其实也有人微言轻的时候,上个世纪的时候,北京城的现代化就让大量古宅消失在了世界上。等到后来保护传统文化的时候,其实已经有很多古宅已经严重破坏,乃至消失。甚至还有被人购买带走的,就比如这一座安徽古宅就是如此。
荫余堂是一座在年到年修建的房子,是一个由安徽黄姓富商建造,经过后代8代黄家子孙居住和发展的房子,原本是坐落在安徽黄山市休宁县黄村,占地为平方,这是一栋峡谷层楼、四水归堂的开井院落,是清朝嘉庆年间有名的房子构造方式,内有着16间的卧室,中堂,贮藏室,天井,鱼池,马桶墙。房子构造特别富有徽州民宅的传统特色,同时里头还保留着大量的传统物件,是一座拥有年历史的“清民居博物馆”。
不过在后来,黄姓子孙开始奔波迁徙,导致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中期的时候,这个祖宅已经空置多年,并且拥有一定的破败场景,最重要的是它正面临着废弃拆除地方命运,所以在家族讨论后,黄家第34代子孙决定出售这个祖宅。
这个时候恰逢东方艺术学者的白玲安发现了这件事,它是PEabodyEssex博物馆的收藏负责人之一,主要对接中国传统文化的收藏和交流。在得到总部许可后,她就耗费了1.25亿美元,相当于8亿人民币的资金,将荫余堂拆下块木建,块砖瓦,个石头物件,装上了19个大货柜中,并在美国塞冷镇重建。
历经8年的恢复和修复,最终荫余堂被重建在了美国,成为了中国唯一建设在海外的古徽州建筑,也是中国唯一一座在海外的清朝古宅,坐落在碧波博古馆的新场馆,一重建成后就吸引了很多人前往,很多游客都前来这里实地探讨和认识中国艺术,建筑和文化,了解中国的文化,因此到了现在已经成为了当地一个著名的景点。
只能说看到这么一个将消失的清代古宅最终没有被拆除,反而是在海外继续发光发热,还是让人觉得欣喜吧,也希望对于传统国文化和建筑,人人都能认真保护,不要让它悄悄地消失在人世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