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武汉西安都让让,真高教第三城来了

国内高教圈有个很有趣的现象,争的最厉害的,往往不是第一第二,而是第三。

正如清华北大的地位难以撼动,关于“哪座城市高教资源最丰富”这个话题,坐拥清华北大等34所“双一流”的首都北京,和坐拥交大复旦等14所“双一流”的经济中心上海,高教前两城的地位就和其城市地位一样稳固。

然而,如同“Top3大学有五所”,“高教第三城”也有诸多竞争者。在今年6月份,软科(ID:zuihaodaxue)就“谁是中国高教第三城”的问题发起过“聊一聊”,在评论区中南京、武汉、西安、成都这些城市的呼声较高,此外广州、哈尔滨、长沙、天津等也有不少人提名。

《聊一聊:谁是中国高教第三城》留言

四城争锋,谁优势更大?

我们从几个维度来对4个讨论较多的城市(武汉、南京、西安、成都)进行比较,看看哪座城市的高校综合实力最强、办学水平最高,在“高教第三城”中最具有竞争力。

比数量

本科高校数量直接反映了一座城市的高教规模。截止年6月30日,武汉共有46所本科院校,在这4座城市里数量最多。西安紧随其后,共有44所本科高校。南京和成都的本科高校数量略逊一筹,各有34所和29所。

从本科高校数量这一指标来看,武汉和西安的竞争力较强,高教规模较大。南京和成都在高校数量上不占优势。

比质量

普通高校数量只能反映高教规模,“双一流”高校数量能更好地反映一座城市的高教综合实力。

结合各个城市的“双一流”高校数量和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可以看到,这4座城市的一流大学数量基本相当,差距主要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数量上拉开。除了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这对“南京双子星”之外,南京拥有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多达10所,包括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全国闻名的高校,“双一流”高校数量远远超出其他城市,仅次于上海。

成都、武汉、西安均拥有2所一流大学、5所一流学科。总体而言这些城市高教资源都较丰富,资源均衡,高校梯队也足够合理。

从“双一流”高校数量这一指标来看,在这4座城市中,南京在竞争“高教第三城”中相比成都、武汉、西安具有绝对的优势。

比顶尖

光看“双一流”高校数量并不够,当地顶尖高校的水平决定了一座城市高教实力的天花板。以下为南京、武汉、西安、成都四个城市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各地排名前三的“双一流”高校。

比各地最好的高校,南京大学排名最高;比TOP2高校,武汉大学取得头筹;比TOP3高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胜出。

从排名情况来看,南京和武汉势均力敌。南京大学实力最强,居于全国第五;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都进入全国前十,然而之后的华中农业大学和它们拉开了较大的差距,高校梯度不如南京合理。西安和成都高校的“双一流”排名情况则略逊一筹。

比学科

各高校在学科上的表现,尤其是拥有顶尖学科的数量。则能更精准地反映这座城市的高校的学科建设实力和办学水平。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南京高校共有19个A+学科,表现最为优异;武汉高校共有14个A+学科;西安和成都的学科表现则明显地与上述两个城市间拉开了差距,分别有6个和5个A+学科。

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的高校顶尖学科数量统计中,也常能看见南京高校的身影。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东南大学各有5个、4个和2个顶尖学科,河海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多所南京高校都有1个顶尖学科。

在南京,除了“双一流”高校,也有不少拥有全国顶尖学科的优质“双非”高校,例如南京医科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工业大学。

从顶尖学科数来看,南京高校一马当先,武汉紧随其后。西安、武汉的“双一流”高校数量虽然和武汉相同,但在高校的学科建设上并没有展现出优势。

南京、武汉、西安、成都均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名城,高教历史源远流长,基础雄厚。然而综合以上几个数据指标,在这四城中,南京虽然高教规模不是最大,但是赢在质量,不论是从“双一流”数量、排名还是学科表现上,南京都是佼佼者。

武汉、西安同样也是强有力的竞争者,成都则显得稍稍逊色。

弯道超车,踢馆的来了

那南京就稳坐“高教第三城”了吗?未必。

近年来,不少之前不在大家视线中的城市,在高教发展上突飞猛进,大有可能成为角逐第三名的种子选手。

合肥,悄无声息地上演着一场逆袭。

年,在浙江嘉兴召开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次市长联席会议宣布,合肥正式“加盟”长三角核心城市群。

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将安徽省全域列入规划范围,并且提出“鼓励沪苏浙一流大学、科研院所到安徽设立分支机构”。

年9月21日,国务院印发《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的通知》。在《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合肥片区重点发展高端制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型显示、量子信息、科技金融、跨境电商等产业;定位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引领区。

频繁的政策倾斜,让更多人将目光投注在这篇曾一度被“江浙沪”光芒掩盖的土地。而若是细细去探寻合肥近几年在科教方面的发展,更不免惊呼“原来不知不觉中,合肥已经发展得如此之快!”

年5月在合肥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合肥市委会就提出,年合肥要冲刺GDP万亿特大城市!就在前不久科技部发布的年“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主题活动结果中,合肥超过南京成都,成为全国城市第六强。

想成为高教名城,顶尖名校必不可少。而在这方面,合肥手握“王炸”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拥有国内公认仅次于清北的华东五校成员之一,光这一点就足以秒杀掉除了南京以外的其他三个城市。年,中科大为合肥带来了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这是国家计委批准建设的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实验室。接着又有了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磁约束核聚变国家实验室、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极大地增强了合肥的科研实力。

同步辐射实验室(图源:中科大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157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