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是个各方面并不突出,但又各方面并不落后的省份。其经济总量超过4.3万亿,位居全国第12位,而且对上海的赶超只是时间问题,人口规模超万,在16个省份出现人口负增长的背景下,安徽人口还在正增长。
特别是省会合肥,极有魄力地拆分了巢湖做大做强合肥后,霸都以中国增长最快的城市“出圈”,合肥政府也被称为中国最牛风投机构。
但其实安徽最成功的投资是当年不顾艰难,接收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倾尽全力留住了中科大,续写了一段中科大和合肥共创辉煌的历史。
一、无可争议的前三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第一批入选的9所大学之一,是中国顶尖大学C9联盟成员之一。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有28个学科上榜,共有15个学科获评A类学科,其中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科学技术史、核科学与技术和安全科学与工程7个学科获评A+,数量位居全国第五。是全国唯一一所“数理化天地生”6个基础学科全部获评A及以上的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对于安徽而言,其作用都已经超出了教育的范畴,合肥能够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中心城市,哪个离得开中科大的作用?
遥想当年,中科大师生辗转各省,无人收留,安徽将原合肥师范学院的校区让给中科大,让中科大顺利“安家落户”,还为其搭建了安徽第一条“温暖专线”、为中科大专门开通合肥到北京专线列车,“合肥市乃至安徽省节衣缩食,给钱、给地、给政策,甘愿倾尽资源支持中国科大发展”。
现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心扎根合肥,并大力助推合肥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算是正在的投桃报李。
除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外,位于合肥的教育部直属双一流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省属双一流大学安徽大学,这三所高校都无可争议的位居安徽前三。
安徽大学虽然这几年有点低调得抬不起头,但在省内还是骆驼,在省属大学里仍然可以昂着头走路。
二、安徽合理均衡的高校布局
根据教育部高校名单,安徽省共有各类高等院校所,共有本科院校46所(公办普通本科院校31所,民办普通本科院校15所);专科院校75所(公办职业专科院校58所,民办职业专科院校17所)。
安徽省的多学科综合大学在全国各省中属于分布比较合理均衡的,全省46所本科院校中,合肥只有19所,只占五分之二,全省15所综合性大学,合肥有7所,而最好的三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大学,又集中在省会,第二大城市芜湖有安徽师范大学和安徽工程大学;马鞍山有安徽工业大学;淮南有安徽理工大学;蚌埠有安徽财经大学;淮北、安庆和阜阳分别有一所综合类师范大学。
宣城市原先是高等教育落后城市,合肥工业大学设立了一个校区后,大大地弥补了短板。
安徽师范大学往省会靠拢,但其在芜湖的根基短期内不会有特别大的变化。
这样的布局即增强了省会与其他主要城市的竞争力,又为其他各地市的发展都提供了必要的人才支撑,堪称全国最合理的大学分布结构。
三、各有长处的其他省属重点大学
安徽的其他省属本科大学,可以分为两个档次,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理工大学这些老牌省属重点大学,在省内属于第二档,各有各的强项,也各有各的不足。
比如安徽师范大学虽然整体排名靠前,但不在省会,这也是安徽师范大学蠢蠢欲动往省份发展的原因。
安徽农业大学在省会核心区,综合实力也不弱,但农业类专业相对而言并不热门。
安徽医科大学在省会,也热门,录取分数高,但毕竟只有医学类专业,整体办学规模上还是偏小。
安徽理工大学在淮南这样的矿业城市,以矿业学院起家的,相对衰弱。
另外,安徽工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和已经公示更名为大学的合肥学院,属于第三档。
1.本科大学排名
安徽省的本科院校名单及排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