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在干净整洁的宿州市埇桥区公平街邻里中心农贸市场买菜。今年以来,埇桥区通过建设“智慧菜市场”,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通讯员丁辉摄)
创优评比,提升文明经营环境
记者近日走进阜阳市颍泉区新世纪农贸市场,看见这里明亮宽敞,摊位按类划分,水产区、蔬菜区、牛羊肉区等依次排开。过道上,清洁员及时清扫散落在地面上的菜叶等垃圾。
“以往菜市场湿漉漉、乱糟糟,夏天有难闻的味道。现在干净多了,没有腥臭味了。”家住附近的居民毕昌兰告诉记者。
新世纪农贸市场于年升级改造,完善了通风设施,实现经营场所空气流通顺畅;健全了排水系统,合理布局沉井式暗渠排水系统;规范了垃圾处理,落实垃圾分类要求,同时定期进行环境消杀,保持地面干净、市场外立面和内墙整洁。
“获评文明商户的商家可以得到菜市场元的补贴,并减免一年的卫生费和照明费。”新世纪农贸市场负责人万星说,阜阳市市场监管局每年开展文明商户评选活动,激励商户规范经营。
“我一直注意摊位卫生,果蔬摆放整齐了,市民买东西的时候看着也舒心。”连续3年获评文明商户的武锐告诉记者。
位于阜阳市颍泉区中市街道的好邻里三煌农贸市场于年1月营业。记者走进菜市场内部,看见大厅左侧有两块电子显示屏。上方的显示屏滚动展示当日交易总量、交易笔数、交易金额、交易排行及实时交易信息。下方的电子显示屏可以互动和导航,消费者点击屏幕可看到市场概况、市场地图、商户信息等。
“每个摊位上都配备电子显示屏,展示商户的星级水平。服务好、产品优、市民点赞多的商户,将会被评为五星级商户。”该菜市场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好邻里三煌农贸市场利用大数据管理市场运营、采集交易数据,通过“一云多端”智能系统,实现农贸市场管理、服务和监管的信息网络化、工作规范化和管理现代化。
近年来,阜阳市把文明菜市行动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扎实推进,不断改造提升农贸市场,让市民“菜篮子”拎得越来越舒心。
阜阳市日前出台的《文明菜市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到年,全市所有菜市达到“干净卫生、清洁明亮、管理有序”的文明菜市要求。该市年对现有存量不达标菜市的40%完成整治和改造提升,新建菜市按照文明菜市要求建设。年,现有存量不达标菜市全部完成整治和改造提升。年至年,巩固整治和改造提升效果,形成文明菜市建设管理长效机制。(见习记者鹿嘉惠记者安耀武)
更新改造,改善市场功能设施
近日,市民在铜陵市义安区城北农贸市场标准化摊位购买蔬菜。近年来,铜陵市把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作为民生工程重点项目,提升市场软硬件水平。(通讯员过仕宁摄)
肉蛋区、果蔬区、水产区,档口装修统一,科学分区布局。7月3日,记者走进淮南高新区邻里中心菜市场,只见摊位整齐排列,摊主们忙着给顾客挑选新鲜蔬菜。
“宽敞明亮、干净整洁,菜品种类丰富,瓜果十分新鲜。”居民刘坤告诉记者,菜市还设有电子监控、食品安全快检中心,提供公平秤等服务。
淮南市制定文明菜市行动方案,扎实开展菜市改造升级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启用一批、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清理一批”的方式,推进文明菜市建设和改造提升,健全菜市服务设施,提升菜市管理水平,逐步解决菜市场里存在的“臭烘烘、湿漉漉、黑乎乎、乱糟糟”等突出问题。
记者日前来到新投用的淮南市田家庵区南山村菜市场,看到这里的环境洁净有序。
“以前只有‘骑路’菜市场,乱摆乱放、乱搭乱建,阻碍交通,如今有了新菜市场,既方便,又干净。”一大早,南山村小区居民吴静女士在蔬菜摊前边挑选芹菜边对记者说。
新建的南山村菜市场按照标准化进行建设,划行归市,彻底解决了卖菜无摊位、买菜不方便的问题,也给周边居民提供了舒适的购物和生活环境。
除了硬件设施改造,淮南市还设置城区菜市服务台、广播系统、顾客休息区,配套公示宣传栏、导购栏等服务设施,完善无障碍设施设备和特殊功能区设置,加强对老年人、儿童、孕妇、伤残人士等特殊人群的关爱。
“菜市场改造升级后,买菜就像逛超市一样舒适。”淮南市商务局市场管理中心负责人童志友说,对31个城区菜市、72个乡镇菜市进行改造提升,不仅带来菜市场环境的改善,也会让经营户的生意越来越好。
今年,淮南市将文明菜市行动与正在实施的“我为群众办实事”菜市场提升改造三年计划相结合,与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有机结合,在用地用水用电用气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以前散落的电线都被集中捆扎好,既消除了安全隐患,又美观大方。”在寿县古城住了几十年的居民赵德云,对棋盘街菜市场的变化赞不绝口。
寿县棋盘街菜市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承担老城区近6万人的蔬菜食品供应。通过对钢架结构、摊位台面、门头招牌等进行改造,菜市场内经营有序了,环境改善了,也更加安全了。
淮南市商务局局长贾俊表示,到年,全市所有菜市将达到“干净卫生、清洁明亮、管理有序”文明菜市要求,形成文明菜市建设管理长效机制。(记者柏松见习记者张彩莉)
近日,来安县居民在改造一新的弘舜市场买菜。今年以来,来安县积极推进市场改造升级,进一步提升了软硬件水平。(通讯员徐艳摄)
规范管理,打造诚信农贸市场
6月29日一大早,前来蚌埠市纬四路农贸市场买菜的市民络绎不绝。市场内,地面干净整洁、摊位规范有序。
“改造之前,摊位乱、异味重,地上还有脏水。现在干干净净,逛起来心情也舒畅。”市民葛树光感慨说。
“我们农贸市场占地面积0多平方米,共有个摊位。年对地面、柜面等硬件全面改造升级后,实现干湿分区、生熟分离。”纬四路农贸市场经理贾保银告诉记者,该市场设立投诉服务点,定期开展“文明诚信商户”评比活动,并颁发牌匾上墙展示。
近年来,蚌埠市采取“项目化改造、标准化配置、常态化管理”方式,分批对区域内30余个农贸市场进行提升改造。
“提升改造后的农贸市场硬件设施规范齐全,摊位经营整洁有序,环境卫生干净亮堂,公共服务公开便民。同时,还加强了食品质量安全监测。”蚌埠市商务和外事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蓝天农贸市场入口处,记者看到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信息公示栏里,茄子、小青菜等蔬菜农残检测结果一目了然。
“每天依照公示的信息来买菜,放心。”正在买菜的居民刘女士告诉记者。
在该农贸市场水产区,记者看见“挡水隔断”设备将经营区域和消费者间隔开来。水产品摊位上,盛放水产品的容器下方设有排水设施。
“每天收市后,我们会清洗摊位桌面,把卫生打扫干净,自觉做到爱护环境卫生。”水产经营户杨先生说。
“市场的食品快检室每天要对数十个批次蔬菜进行快检,并将农残检测结果进行每日公示,这是市区农贸市场日常管理的基本要求。我们免费为市民进行食品检测,放置在醒目区域的公平秤可供群众随时使用。”蓝天农贸市场负责人说,市场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所有产品均有台账资料,严格杜绝“三无”产品。
蚌埠市出台农贸市场管理规范,制定示范农贸市场督查考核细则,明确市场开办者、经营户、市场监管、卫生保洁、服务人员职责,做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可视化。同时,广泛开展质量星、诚信星、卫生星、文明星商户评选活动,按照产品质量信得过、诚信服务信得过、环境卫生信得过等多项考核指标,打造“诚信”农贸市场,定期公布“红黑榜”,引导广大经营户文明经商、诚信经营。
“接下来,我们将对现有存量不达标菜市场进行整治和改造提升,进一步形成菜市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提升菜市管理水平。”蚌埠市商务和外事局负责人说。(记者孙言梅通讯员李景)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