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管仲齐名,最接地气的穷相国

周代诸侯国齐国是周代重要的封国之一,是姜太公的封地,基本在今天的山东省境内。齐国传位到齐康公时,大夫田和放逐齐康公于海岛上,而自立为国君,后称为田齐太公,齐国君主由姜姓改为田姓。齐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一直是地位重要的大诸侯国,这和齐国的良臣能相分不开,其中,以管仲和晏婴最有名。司马迁在《史记》中著有《管晏列传》。

管仲(公元前年-约公元前年),字仲,名夷吾,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史称管子,齐桓公拜其为齐相,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执政四十年,因势制宜,发展经济,富国强兵,“尊王攘夷”打击外族侵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

晏婴(前—前)字仲,谥平,也称平仲,人称“晏子”,山东高密人,是春秋后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虽身材不高,其貌不扬,但头脑机敏,能言善辩。是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元老”。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爱国忧民,敢于犯颜极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留下了很多故事为后人津津乐道,如:二桃杀三士;出使狗国,故进狗门;小人出使小国;桔生淮北则为枳等。

晏婴以节俭有名。《晏子春秋》记载的有:晏子辞掉了齐景公赐给的平阴和棠邑封地:辞掉了齐景公听梁丘据说晏子吃肉不足加封他的封地;辞掉了齐景公听使者说晏子家吃不饱饭而食送给的一千金;辞掉了齐景公毀掉晏子邻居住宅给他以增扩的府宅;齐景公因见晏子妻子老了而把自己的愛女送给晏子,也被晏子辞掉;齐景公增封晏子封邑,晏子辞谢,景公不許,最后赐给一乘车才罢。晏子一生崇尚节俭,并且有点“过”,当时,有许多大臣直接向齐景公指责他在“作秀”,甚至是为了彰显君主的过失。但是,每次都被晏子真诚合理的解释感动。

比如,辞掉齐景公赐给的平阴和棠邑封地时,晏子如是说:“如果我的国君喜欢修筑宫室,百姓的生活就会十分疲困;如果国君喜欢玩乐与珍宝,用来装饰女子,百姓的钱财就会用光了;如果国君喜欢发动战争,百姓就会离死亡很近了。假如百姓生活疲困、财物用尽,再身临死境,那么就会非常痛恨我们这些!这就是我不敢接受您赏赐的原因。”景公说:“这样就算了,既然这样,君子就不奢求富贵吗?”晏子说:“我听说做臣子的,先国君而后自身,安国家而后自家,尊重国君才能安身,怎能说唯独君子不想富贵呢!”景公说:“那么我用什么封赏你呢?”晏子回答说:“有国家管理渔盐就行了,对关市只盘查而不征税;对农人租税只收取十分之一;减轻刑罚,犯死罪的判刑,该判刑的罚款,该罚款的免罚。这三条,就是对我的赏赐,也对君王你有利。”景公说:“这三条,我就听从先生的吧。”其实,这是作为一个忠心耿耿的大臣煞费苦心地劝诫君主,不要奢侈,不要发战,减轻百姓税赋,减轻百姓刑罚,真可谓用心良苦了。

晏子的府宅紧邻集市,齐景公说,“这里这么吵闹怎么居住,给你换一个安静地方吧。”晏子说:“这是先人留下的老宅子,我住着也足够了,并且离集市近有好处,买东西方便。”齐景公说:“那你知道什么贵什么贱吗?”晏子说:“当然知道了,现在是假肢贵,鞋子贱啊。”齐景公一下子明白了,减轻了对百姓的刑罚。原来齐景公的刑罚中,刖足之刑过滥,百姓苦不堪言。晏子又借机给百姓声言了。能在闹市里和平民百姓一起居住的相国也够接地气了吧!

齐晏公出游淄城时,听说晏子死了,急忙驱车往回赶。嫌车走的慢,就下车急走;一看还是车走的快,又上了车;又觉得车走的慢,又下车来急走,一会又上车。反复几次赶到晏子家,边走边哭,然后伏在尸身号淘大哭,说:“大夫你日夜责教我,不留分寸,我还有些过失无法改掉,使得百姓怨言不止。如今天降祸于齐国,不加在我身上,而加于夫子身上,齐国的社稷危机了,百姓有苦去向谁诉啊!“这样的君主还是个明主,对于鞠躬尽瘁的晏子来说,也是得遇其主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149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