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肥市概况
合肥市,简称“庐、合”,安徽省省会城市,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全市下辖4个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占地面积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万人,地区生产总值.72亿元(年)。合肥具有多年历史,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之称。合肥境内有中国科学院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60多所高等院校,是中国重要的科教中心、四大科教城市之一。
合肥境内有G、G国道,有京台高速、沪陕高速、沪蓉高速、合安高速等7条高速公路,公路总里程达2.1万公里;合肥铁路站主要有合肥高铁南站、合肥西站、合肥站、巢湖站、长临河站、水家湖站等站台;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是中国4E级枢纽干线机场,距市中心约30公里,合肥骆岗通用机场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通用航空产业园;合肥港是中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合肥共运营5条地铁线路,总长公里。
二、合肥高新区概况
合肥高新区位于合肥西部,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为高家高新区,规划面积平方公里,毗邻市政府和新桥机场。距合肥南站高铁站20公里、合肥新桥国际机场26公里。经过30年的发展,培育了以科大讯飞、科大国盾、四创电子、华米科技、阳光电源、安科生物等为代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外领先的高科技企业,形成了智能语音、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公共安全、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集群,建有集成电路(芯之城)、智能语音(中国声谷)、生物医药3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合肥离子医学中心、合肥大基因中心、量子信息战略支撑平台等高端平台,高新技术企业余家,上市企业34家,新三板企业52家,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和集科技、产业、人文、山水于一体的现代科技新城。
三、合肥高新区产业方向
合肥高新区发展新经济,着力打造“”产业工程,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整体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大力发展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以光伏新能源为核心的绿色经济、以精准医疗为核心的健康经济、以高技术服务为核心的服务经济;着力打造大信息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大制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大服务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专精特新”和瞪羚独角兽企业家;打造大健康一个亿级产业集群。
注重布局战新产业,包括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网络安全等新兴产业。
1.量子产业领域,着力打造世界级“量子中心”高新区,本源量子着力打造国内首个量子计算产业园,攻关量子计算卡脖子技术。三大领军企业国盾量子、本源量子、国仪量子在器件基础、关键组件、应用系统等产业链上中下游均有所布局,目前该区拥有量子信息重点企业11家,关联企业20余家。
2.人工智能领域,合肥高新区以建设“中国声谷”为核心,打造产业发展先行区。龙头企业科大讯飞在语音合成、语音识别、机器翻译和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华米科技、协创物联网、克洛斯威智能乐器、咪鼠科技、声讯信息等一批相关企业陆续在基地聚集。
3.集成电路领域,合肥高新区构建生态圈、创新产业链为着力点,打造产业“芯”高地。先后招引了全球IP龙头ARM、EDA工具世界第一的Synopsis、光罩巨擘Photronics等一批国内外龙头企业落户,获批集成电路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和全国唯一的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
4.生物医药领域,合肥以高端医疗为突破口,布局建设了离子医学中心、合肥大基因中心、中科医院,全力推进高端医疗发展,先后获批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部中心、省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集聚发展基地。
5.网络安全领域,合肥高新区“中国安全谷”建设迈入新阶段,先后获批国家级公共安全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安徽省网络与信息安全重大新兴产业基地,汇集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合肥中心、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中科大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等科研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