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宿松路南端的繁华大道至慈光路这一段,应该说是安徽省医药(械)流通最繁华、最忙碌的地段。
全国排名前十的医药流通公司的安徽总部有5家都集中坐落在这一地段,分别是国药控股安徽有限公司、安徽天星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海王医药集团有限公司、重药控股安徽医药有限公司、安徽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
还有很多小型的医药(械)公司也聚集在这里,这里每天都有很多的医药(械)人穿梭其中,为生意,也为安徽大健康的发展努力奋斗。
笔者认为让这个地段“褶褶生光”的不是上述的这些医药公司,而是坐落在合肥市宿松路与观海路交口西北角的这所正在发展的“研究院”——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因为它将改变安徽乃至全国大健康的未来!
安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布局省份,年安徽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8位,连续10年保持全国前十位、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全国目前有国家科学中心3个,分别是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主要依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聚焦能源、信息、生命、环境四大领域,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催生变革性技术。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下简称“大健康研究院”),以生命科学、人口健康、疾病防治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出发点,坚持问题导向,汇聚国际一流研究队伍,创新体制机制,布局开展大健康领域前瞻性、战略性、关键性科研攻关,力争建设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大健康领域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
大健康研究院建设的重要时间节点如下:
年4月,安徽省与中国科学院举行共建大健康研究院签约揭牌;
年12月,我国生物医药卫生领域的16位两院院士齐聚合肥,参加大健康研究院实施方案论证会;
年8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登记设立为安徽省事业单位法人;
年10月8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挂牌仪式在合肥经开区举行。
大健康研究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田志刚任首任院长;80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导周荣斌教授任执行院长;另还有白丽、王育才、朱书3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科技人才,任副院长。可以看出组建的是一个非常年轻的、高水准的一流团队。
大健康研究院以“1+8+N”模式进行,建设1个综合性技术平台,8个研究所和若干个联合研究中心,力争5年内建成国内一流的大健康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在体制机制方面探索创新,研发一批新药、医疗器械、诊疗技术等,引育一批顶尖人才。
从大健康研究院的架构和信息显示,大健康研究院将建设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包括大分子药物研发平台、小分子药物研发平台、细胞药物研发平台、公共仪器平台、生物安全平台和实验动物平台。
依托建设4个研究所,分别是依托中科大建设前沿交叉科学与生物医学研究所、依托中科大一附院建设先导医学与前沿技术研究所、依托安医大建设健康大数据与群体医学研究所、依托安中医建设新安医学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所;
本部新建4个研究所,分别是先进医药与再生医学研究所、医疗器械与普惠医疗研究所、公共卫生与生物安全研究所、大健康政策研究所。
建设N个联合研究中心,已经设立的有5个联合研究中心,分别为联合安理工建设职业医学与健康研究中心、联合蚌医建设区域性疾病研究中心、联合安农建设食品营养健康研究中心、联合安科生物建设生物医药研究中心、联合亳州建设安徽中药材种植研究中心。
除了上述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外,安徽大学将借鉴与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成功合作经验,探索与大健康研究院的新合作模式,通过承接研究院项目进行合作;
皖南医学院将发挥学校已有的科研优势,在神经科学研究、人才队伍、项目申报等方面更加精准的对接合作;
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希望能够与大健康研究院围绕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等在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疫苗研制、疫苗评价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讯飞创投和大健康研究院将共建联合研究中心,在科研项目攻关、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等方面深入合作。
可以看出安徽省与大健康相关的重点高校、医院、重点高科技企业都与大健康研究院已建立了合作联系,安徽是依托中科大、举全省之力来建设大健康研究院,安徽省是在国家科技中心发展战略下,围绕“生命领域”下一盘大棋,谋求大发展。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从建院的初衷和战略的目标来看,笔者认为这所“研究院”将改变安徽乃至全国的大健康产业的未来,它从正式挂牌到现在才不到半年的时间,犹如清晨的太阳正冉冉升起,将带给生命温暖的阳光,未来发展可期!
田志刚院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