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贵州省黔西市雨朵镇司法工作人员在向留守儿童讲解民法典和宪法知识。周训超摄/光明图片
11月29日,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人民法院,新入职员额法官进行宪法宣誓。阮传宝摄/光明图片
10月3日,江苏省泰州市泰州火车站候车室内,民警为旅客讲解防范养老诈骗知识。汤德宏摄/光明图片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一家餐饮店内,市场监管人员在进行集中整治。新华社发
10月18日,新疆伊犁边境管理支队小麻扎边境派出所组织移民管理警察成立“马背巡逻队”开展边境巡护,有力确保了边境一线的安全稳定。王鹏飞摄/光明图片
年,我们即将与它说再见了。
在这极其不凡的一年里,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吹响了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号角;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40周年,宪法精神越发深植公民内心;依法对疫情防控措施作出重大调整,事关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这一年,长沙发布首份家庭教育令,给年轻父母们“依法带娃”上了一堂公开课;滴滴公司被处以“天价”罚款,引发公众对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视;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更好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国事家事、线上线下,每一个人或参与其中,或感同身受;大国前行、人民奋进,每一步都镌刻着厚重而鲜活的法治注脚。
严冬终将过去!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照亮这片古老而常新的大地,法治中国的前行脚步,必将更加勇毅、更加坚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部署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
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其中对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进行了系统部署。
专家点评: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五大成就,制定了新征程法治中国建设的两个阶段目标,重申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与价值功能,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遵循和路线方针,提出了新征程全面依法治国的四大重点工程。在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法治建设方面分量最重、主题最鲜明、内容最宏大、所提要求也最全面,为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提供了系统的行动指南。
(江必新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
现行宪法公布实施40周年
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表决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年是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宪法日前后,全国各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1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题为《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的纪念文章,指出要强化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实施。
专家点评: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年来,有力推动和加强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力推动和保障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40年来,中国宪法实施的成就可以分为理论成就和实践成就两个方面。在理论成就方面:形成系统完整的中国特色宪法实施模式;形成具有中国自主性和本土性的法制体系和话语体系。在实践成就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以宪法为统领的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夯实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监督制度,促进了宪法实施制度的成熟和定型化;厚植宪法信仰,形成全社会遵从宪法的文化和氛围;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更加鲜明。
(秦前红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副会长)
依法调整我国疫情防控措施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年12月26日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经国务院批准,自年1月8日起,解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再纳入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
专家点评:按照新冠病毒变异和疫情形势变化的客观规律,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事求是及时调整我国疫情防控措施,把“乙类甲管”改为“乙类乙管”,十分必要。充分体现出我国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总体战;标志着疫情防控从主要依靠从上到下层层落实的、以物理隔离切断病毒传播渠道为主的模式,进入政府主导下的个人、家庭到全社会主动参与的、以治疗为重点的新防控模式。在新阶段,政府部门及时通过调整医疗资源配置、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保障药品供应、提供健康指导、普及疫苗接种、集中救治危重患者等措施,推动全社会参与,帮助个人实现对自身健康的责任。
(王晨光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副会长)
首份家庭教育令发布
年1月6日,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在审理胡某与陈某抚养权变更纠纷一案时,发出家庭教育促进法生效后的全国第一份家庭教育令,要求陈某切实履行监护职责,承担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不得让孩子单独与保姆居住生活。
专家点评: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依据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发出的全国首份家庭教育令,明确对怠于履行抚养义务和监护职责、忽视儿童身心健康的行为说“不”。儿童的健康成长,父母是第一责任人,无正当理由不得委托他人代为照护。家庭教育令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