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1月7日上午,安徽省财政厅召开全省财政工作视频会议。记者从会上获悉,去年我省财政运行好于预期,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增长8.8%,高出年初预期3.8个百分点,发行政府债券亿元,投入亿元推动33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据了解,本次会议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传达学习郑栅洁书记、王清宪省长、刘惠常务副省长对财政工作批示要求,总结年全省财政工作,研究部署年财政工作。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谷剑锋作工作报告。
会议指出,年,全省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着眼全局和大局、长远和系统、主责和共治,减税负、增投入、提绩效、防风险,财政“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去年,我省财政运行好于预期,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高出年初预期,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全省财政支出结构更加优化,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圆满完成年度政府债券发行亿元的任务,稳增长、稳投资作用更加凸显,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实施有力有序,惠企利民成效明显。坚持综合施策,把有限的财政资源向重大创新平台集聚,稳步推进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组建,支持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统筹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纳入国家“十四五”第一批试点。
我省财政对民生投入更加聚焦,支持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建设,攻坚教育投入重点难题,逐步提高各教育阶段生均经费水平,投入亿元推动33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全面完成。财政改革纵深推进,常态化对标学习沪苏浙,举办“资本市场、‘双招双引’、工业互联网”专题培训,“人才贷”政策全面推广,“徽采云”平台上线试运行,印发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财政治理能力逐步提升。
会议要求,年,要围绕“七大政策”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聚焦以下十项工作重点发力。
一是做大做优财政蛋糕。加强财源建设,支持推动项目、企业、人才和资本落地,支持做强园区经济,做大税源、做强税基、做优税质,强化税收运行监测,推动减税降费政策红利落地,努力实现财政收入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二是抓实政府债务管理。管好用好专项债券资金,综合考虑项目资金需求、项目成熟度和集中度、债务风险、债券支出进度等因素进行分配,依法合规使用,持续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完善监管机制、确保到期偿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三是严格落实财会监督主责。加强财会专项监督,在收入预算、支出预算、国库等管理领域开展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推动重大财税政策落实,加强会计评估机构监督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启动高端会计(后备)人才培养,选优配强会计管理人员力量,夯实财政财务人才基础。
四是加强战略科技力量财政支撑。坚持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支持以需求为牵引、产业化为目的、企业为主体抓好科技创新,完善财政科技经费管理,优化支出结构,突出支出重点,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资金保障,引导和支持更多创新成果就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五是完善财政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投入机制。聚焦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在预算安排上更加突出市场化,在投入方式上更加突出资本化,在管理模式上更加突出平台化,强化财政政策与金融、就业、产业、人才等政策系统集成,采取“基金+资金”、“基金+平台”、贷款贴息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为经济发展吸引和积聚更多资源要素支撑。
六是完善财政区域政策体系。强化区域协调共进共赢,聚焦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长三角一体化、皖北振兴等,加大财政资金政策倾斜,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加快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七是抓好民生大事和关键小事保障。创新民生工程建设模式,探索建立“10+10”项目选择机制,持续攻坚教育难题,突出教育优先发展地位,落实“两个只增不减”要求,推动教育经费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财力水平相匹配,聚力支持“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和生态文明建设。
八是深化财政重点改革。持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以零基预算改革为龙头,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绩效管理等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着力在国有金融资本监管改革上取得突破。
九是着力拉高“参照系”争位晋级。在财政重点工作上,上下一盘棋,积极争先进位,敢与先进比高下,把“争”的参照系定得更高些,把“进”的目标定得更远些,进一步擦亮财政亮点工作,提升财政作用能级。
十是打造充满生机活力的财政队伍。推动财政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健全引导财政干部奋发有为“在状态”机制,奋力打造出色、出彩、出众的财政干部队伍。(安徽日报记者汪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