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去年以来批捕破坏经济市场秩序犯罪22

8月5日,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检察机关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工作情况,并公布相关典型案例。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全省检察机关把助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在全省三级检察机关相继成立创建了一流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一把手”靠前指挥、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三级检察机关上下联动的闭环式工作机制,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三级检察长共约见企业家人次,帮助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畅通企业家表达法治需求渠道。

为突出法治保障,维护市场秩序稳定。全省检察机关结合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重点惩治垄断经营、非法经营、强揽工程、欺行霸市、敲诈勒索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违法犯罪行为,努力做到以司法公正守护市场公平。去年以来,共批捕破坏经济市场秩序犯罪人,起诉人。

在充分保障企业依法规范经营发展方面,省检察院突出能动履职,认真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以法治渠道解决企业“急难愁盼”。今年上半年对民营企业负责人涉嫌犯罪的依法不批捕83人,不起诉人。年,在涉民企刑事诉讼“挂案”专项清理和涉企案件集中攻坚行动中共清理涉企“挂案”件,依法监督撤案件。

依托“府检联动”工作机制,省检察院创新开展“检察官进企业百日体悟”活动,派驻65名员额检察官进入企业,帮助防范化解法律风险。此外,在创新开展跨区域司法协作方面,初步建立起跨区域涉民企案件办理的司法协作机制。围绕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制定了《沪苏浙皖检察机关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年行动方案》“安徽版”,与苏沪浙检察机关就企业合规、涉企业人员跨区域社区矫正等工作开展司法协作交流余次。(记者汪应智)

案例一

宣城市朱某某等4人侵犯商业秘密案

安徽某数控科技有限公司系专业研发、生产、销售高端工业自动化装备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多项发明、实用新型和软件著作权。朱某某、郑某某、王某曾分别担任该公司中层主管;王某某系该公司在职技术骨干,与前3人有共事经历。年6月,离职后的朱某某等3人(与该公司均签订有保密、竞业禁止等协议)共同注册成立公司,通过王某某非法获取“老东家”技术资料及客户信息,组装“盗版”生产线,低价向“老东家”客户供货,给该公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破坏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年8月,公安机关以4人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立案侦查,并向检察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检察机关受理案件后,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深入了解受害企业情况。通过调查发现,该企业涉案的王某某系重要技术骨干,正承担多项国家重点项目的技术攻关,若被判刑将严重影响项目进展,也会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与发展。同时,该企业负责人出具了书面谅解书,明确表示希望对王某某作出轻缓处理。对案件作出分案处理。立足涉案人员的犯罪事实、情节及主观恶性,对朱某某等3人继续采取羁押手段,引导调查取证后,先行提起公诉;对王某某继续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依法开展调查,加强认罪悔过教育。组织不公开听证。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织侦查机关、被害单位代表参加听证,聚焦事实和证据充分讨论、评议拟作出不起诉的理由和法律依据,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建议,依法作出决定。

年1月,宣城市中级法院以侵犯商业秘密罪依法判处朱某某等人八个月至七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分别判处罚金十万元,三人均当庭认罚服判。同年3月,宣城市检察院依法对王某某作出不起诉决定。

案例二

宿州市李某某伪造公司印章上诉案

安徽省某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系一家具有国家一级资质的大型综合性防腐保温专业施工企业,有余名员工,长期从事耐酸、耐碱、绝缘等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年至年期间,李某某使用伪造的该公司印章,冒用其名义承揽项目,后在一次施工过程中因技术性问题造成爆炸事故,进而引发诉讼,致使该公司被法院判决背负近万元债务。李某某还使用伪造的该公司印章与其雇佣工人补签用工合同,并授意工人起诉公司索赔医药费等费用近30万元。该公司受该起爆炸事故影响,相关技术合作被紧急叫停,公司面临巨大的资金链断裂危机,后公司无奈选择向公安机关报案。年8月,公安机关以李某某涉嫌伪造公司印章罪移送至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案件经一审、二审上诉发回重审后,被告人李某某仍不服重审一审法院有罪判决,上诉请求宣告无罪。

该案耗时2年之久仍未审结,导致受害公司生产经营遭受严重影响,上千名工人生活无以为继,引发社会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144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