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南京,是整个江南省的带头大哥。但自从江苏安徽分家之后(很多江苏人并不愿意去承认这一段历史,反而不满地喊南京为“徽京”),南京的地位多少有些尴尬。如果说当年的南京尚且想一家也不放弃的话,那么,上海崛起以后,南京的地位就更加尴尬了。上海的强势崛起,直接带动了苏南地区的发展。而苏州无锡常州并不是被动地区承接上海的发展辐射,反过来,是主动地发展乡镇集体经济,引进外资外企。而南京在这一轮发展中,因为船大掉头难,错过了一些发展机遇。苏州成为了江苏省的经济老大,赢得了“地表最强地级市”的赞誉。进入到21世纪后,各地从县域、狭义的市域竞争开始向都市圈经济转变。苏锡常都投入到了上海都市圈的怀抱。一个巨无霸的上海都市圈吸引走了大量的人才、资金和技术。这个时候,江苏发现,他们缺少一位带头大哥。今天的江苏被称为散装的“苏大强”,一半是赞誉,一半是讽刺。江苏的各个地级市都不差,包括苏北五虎。但是却是在各自作战,没有拧成一股绳。这导致出现了两个结果,一个是江苏的省域竞争能力受到了影响,一个是南京自身的潜力发挥有限。南京作为一座省会城市,却没有足够能力也没有足够意愿去带动全身发展,令本省不少兄弟不满。在他们看来,南京和隔壁的马鞍山、滁州、芜湖更亲近一些。南京自己有委屈,也有自己的想法。想要真正地做大南京,成为一座国家中心城市,南京必须要提升自己的省会首位度。如今是大都市竞争时代。放眼整个江苏,苏州靠着上海,中长期内也就南京有这个条件打造自己的都市圈经济。南京需要把自己的潜力挖掘最大化,科研能力、文教资源、人口资源等等。还要和周边都市圈进行竞争。上海或许竞争不过。毕竟,大家的定位不一样。但比比杭州都市圈,比比武汉都市圈,再回头看看不断做大的合肥,都是今后南京的竞争对手。如果再不提高南京的省会首位度,别说不能带动兄弟们发展了,南京自己的发展也会受到较大影响。所以南京过去十几年做了一系列动作,将江宁、溧水、高淳“撤县设区”,做大城市规模,聚集城市人口,延伸本市的发展腹地。又通过宁镇扬一体化发展,直接将镇江、扬州以及泰州纳入自己的经济圈。再通过高铁建设,将自己的触角延伸到淮安和整个苏北。至少,大半个江苏已经纳进来了。再加上主动靠近的皖东的老兄弟们,南京要做,就做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