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张老照片说起,带你感受马鞍山这些年的

<

交通

是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翻开历史的档案,我们可以发现马鞍山建市初期的交通窘迫:城区基本上都是低等级的土路,过江唯一的方式是渔民小船,市民出行基本靠走,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马鞍山市对外联系也只有区区几条公路,且路况十分差…

▲幸福路

历史

从来都是用来被改写的

近年来

这座城市交通发展日新月异

振奋人心

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建成,天堑变通途;宁马高铁通车,迈进同城生活圈;国内首艘江海联运直达船“江海直达1”号在这里成功完成首航任务,从此马鞍山通江达海;合马高铁即将动工、郑蒲港铁路快速推进、商合杭高铁通车在即…

从通道,到枢纽…多年来,马鞍山坚持以构建现代化、立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标准,按照合理布局、功能完善、衔接顺畅、运行高效的原则,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

直击痛点,出行不再“咫尺天涯”

清风明月乘扁舟,荡桨摇橹江上游?很多人羡慕“从前车马慢”的悠闲,那是因为他们不曾体会“如此风波不可行”的无奈。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一千多年前,李之仪深得相思情意之绵长,寥寥数语道尽了“不能见”的苦涩。

今天的马鞍山,那些困扰古人的“咫尺天涯”都不再是个事。想见她?等什么?说走就走。

群众的出行需求

就是道路延伸的方向

年初,马和汽渡开始兴建,并于同年10月建成通航。

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和县、含山县划入马鞍山市以后,马和汽渡过江车辆猛增,车多人多,轮渡已难以满足“一江两岸”通行的需要,建设一座跨江大桥成了广大市民的渴望…

年12月31日,多万市民期盼已久的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同日,溧马高速江苏段、安徽段全线贯通。

大桥建成后,成为安徽省“四纵八横”高速公路网“徐州-杭州”线的过江通道,贯通马溧、滁马等高速公路,连接江南、江北沿江高速及高等级公路,对安徽省更好地融入长三角起到促进作用,对实施东向战略、实现长江两岸协调发展,开发长江岸线资源,也具有重大意义。

高铁突围,阔步迈进“同城生活圈”

年12月6日,宁安高铁正式开通,从此马鞍山进入高铁时代,也开启了与南京的同城生活。

年4月10日7:10,由马鞍山东站始发的D次列车缓缓启动驶离,从此,宁马两地市民同城化生活更加同频共振。

年,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再次明确提出,“立足皖江,东向发展,全面融入长三角,重点打好‘南京牌’,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

宁马两市党政主要领导会商对接会上举行了南京市与马鞍山市合作工作机制协议签约仪式。这也是多年来,马鞍山与南京两座沿江城市最紧密的“握手”。

▲资料图

宁马融合

在交通领域产生了

热烈的“化学反应”

对照南京国省干线规划,我市组织编制《马鞍山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今年2月21日,宁马高速“四改八”改扩建项目指挥部正式成立,3月11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

6月28日,马鞍山市博望区交运局也传出好消息:今年底前,将先期开通博望至南京明觉地铁站的公交线路,以此串联博望城区和南京市溧水区,实现博望区与南京地铁S9号线的直达。

▲图中圈内的目标点为S9号线明觉站

交通先行,全面发力长三角一体化

作为长三角城市,马鞍山毗邻南京、合肥两个省会,是安徽全面接轨沪苏浙的“桥头堡”和“东大门”。

建设大交通、实现大发展,紧抓长三角一体化的机遇,马鞍山努力通过交通先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让区位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南京都市圈

目前,我市正在积极对接省和国家发改委以及长三角区域相关部门,争取将“宁马城际铁路”项目纳入国家发改委正在编制的长三角地区相关轨道交通网规划,并力争该项目获得立项审批。

6月21日,南京地铁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540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