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翠兰,安徽省岳西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外形优美,芽叶相连,自然舒展,酷似小兰花;其汤翠绿明亮,香气持久;其味醇厚而回甘。该茶外形芽叶相连,舒展成朵,色泽翠绿,形似兰花,香气清高持久,汤色浅绿明亮,滋味醇浓鲜爽,叶底嫩绿明亮。具有抗辐射、防癌抗击衰老降血压、降血脂、清热解毒,杀菌消炎的功效。
安徽茗茶岳西翠兰
芽叶相连“三绿”品质岳西翠兰其外形优美,芽叶相连,自然舒展,酷似小兰花;其汤翠绿明亮,香气持久;其味醇厚而回甘。该茶外形芽叶相连,舒展成朵,色泽翠绿,形似兰花,香气清高持久,汤色浅绿明亮,滋味醇浓鲜爽,叶底嫩绿明亮。岳西翠兰品质特点突出在“三绿”,即干茶色泽翠绿,汤色碧绿,叶底嫩绿。外形:芽叶相连,自然舒展成朵形,色泽翠绿鲜活。
内质:清香高长,醇爽回甘,有花香味,叶底嫩匀成朵。
国家农牧渔业部和中国茶叶学会联合召开的全国新名茶评展会审评组专家评语,岳西翠兰“外形芽叶相连,舒展,色翠绿,显毫;香高清鲜;滋味浓鲜;汤色绿,明亮;叶底嫩匀,色绿明亮。”综合评价:内质优异,风格独特,实为中国名茶中的精品。
营养不良的人不适合喝岳西翠兰茶。因为岳西翠兰茶叶具有一定的分解脂肪的功能,影响身体对于营养的吸收,营养不良的人喝岳西翠兰会使身体更加缺营养的。岳西翠兰茶叶中含有的鞣酸具有收敛作用,阻碍肠道的蠕动,加重便秘。
悠久历史岳西翠兰
贡茶生产核心区千年古茶场岳西翠兰产于安徽省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虽然岳西建制才八十年时间,但却有着一千多年的产茶历史,上溯秦汉,遗存尚多。陆羽《茶经》中记载:“淮南茶,出光州,义阳郡、舒州,寿州”,而岳西就属古舒州、寿州的结合部,唐宋时期就已发展成为贡茶生产核心区。
千年古茶场“罗源场”与岳西高腔剧目《采茶记》先后被发现,是岳西茶发展的最好见证。
岳西翠兰茶是在传统小兰花茶的制作工艺基础上创制的。年春,在主簿黄树村采用新技术试制了名茶“翠峰”,5月中旬送安庆地区评审,以97.5%的高分夺魁;下旬复经安徽省新名茶与良种茶审议会审定,再次中选,正式定名为“岳西翠兰”,6月参加中央农牧渔业部在南京召开的全国优质名茶评选会,经80余位茶叶专家、教授、学者历时五天的评比,从全国各省送选的79个品种中,评出11种全国名茶,“岳西翠兰”跃居全国名茶之列。
历史传说岳西翠兰
兰花县兰花姑娘岳西县兰草花漫山遍野,引人注目。明崇宗九年(年)张献忠率部攻占岳西后,将这里命为兰花县。由于兰花多,这里的茶叶自然就浸润了兰花的芳香。年,岳西县创制的新茶在安庆地区名茶评比中崭露头角,名列第一。
年有人提议,将这种色翠兰香的茶叶叫岳西翠兰,得到了广泛认可。
另一种相传明末清初,在岳西姚河乡境内,有一个叫兰花的姑娘,美丽贤淑、心灵手巧,所炒的茶叶质量特优。一年,有位徽州茶商慕名携巨资来高价专购兰花炒制的茶叶。由于家贫,懂事的兰花姑娘,为了给家多挣钱,就不分昼夜,拼命采茶、炒茶,结果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当地人为了纪念兰花姑娘,就将她炒制的茶叶叫兰花茶,也就是今天的岳西翠兰茶。
产地及荣誉岳西翠兰
海拔米至米大别山地区岳西翠兰属于大别山地区,它属于江北茶区,海拔比较高,昼夜温差比较大,茶叶的生长时间较长,内质丰富,香气物质形成较多,所以整体上来说岳西翠兰价值很高,当然,岳西翠兰目前还是一种地方性的小种名茶,在全国范围内影响力并不是特别大,消费群体主要是在安徽地区,尤其是安庆一带。
岳西翠兰产自安徽省岳西县,此地属于亚热带季风区,空气湿润,雨雪充沛,土壤以山地棕壤、山地黄棕壤为主,还有部分沼泽土和水稻土,比较适合茶树的种植。
年,岳西翠兰获“七五”全国星火计划银质奖。
年,岳西翠兰获农博会金奖、“安徽省十大名茶”称号、中茶杯金奖。
年-年,岳西翠兰四度成为国宾礼茶。
年,岳西翠兰获评全国“两会”专用茶。
年4月,岳西翠兰在北京第三届中茶博览会荣获评比金奖。
年12月,岳西翠兰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年7月27日,岳西翠兰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
/传统制作工艺/
年代,岳西老茶师恢复了余年历史的地方名茶“小兰花茶”制作古法,并有所提升,所制茶定名为“岳西翠兰”。传统手工制作工序有8道,手法有抓、抖、撒、捞、滚、甩、拢、带、磨。至今岳西翠兰手工制作技艺仍靠师傅口传心授方式传承。
纯正的岳西翠兰,必须手工制作才能达到相应水准,手工制作成本高、难度大、产量低。随着茶叶机械化生产发展,现代机械化生产已经成为本县茶叶制作工艺的主流。传统手工技艺制茶已日趋埋没。“岳西绿茶(岳西翠兰)制作技艺”这门极具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工艺价值的传统手工制茶技艺,正因现代化机械生产技艺的冲击而后继乏人,处于濒危境地。因此亟待予以保护。
文章来源:风雅桐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