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戴家干认为,现行高考制度有三大缺憾。
第一个缺憾是,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考试方式,都是建立在一个人不成功的基础上。没考上清华、北大是失败,没考上重点是失败,没考上一本、二本、三本是失败,没考上专科更是失败。大家都觉得自己不成功。
第二个缺憾是,以考试代替评价,以考试结果代替评价结果。考试是手段,是工具,不是教育的最后目标。最后衡量教育质量的好坏全部靠高考,这就倒置了。
第三个缺憾是,教育最大的浪费是数据的浪费。学生一生学业生涯经历了无数次考试,最重要的是三次:高考、中考和研究生考试,可是在参加完这些考试后,考试背后的学生们的海量数据去哪儿了?在他看来,这些数据非常宝贵,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性向、潜能、胜任力和思维模式。(年12月12日中国青年报09版)
看到这位专家领导说的话,个人觉得,对于高考,中国当下最不坏的人才选拔制度,高考的这些方面的缺憾真不算什么,有没有这些缺憾,一丝毫不影响高考的英明、伟大与正确。
要说高考的缺憾,不知道专家是忘记了还是有意回避之,那个就是高考的公平问题。
我们认为,高考要是能够做到公平,就是再有个比这还大的缺憾,我们也认了。
有机构统计,年为例,全国报名人数约为.6万人,其中高校录取人数为42.7万人。也就是说,个考生里大约有5个能够金榜题名高校。但全国高校在各个省、市的招生人数除以每个省的考生人数,得到省级的高校录取率,却让人汗颜:
可以看到,有12个省的录取率是低于全国平均录取率的,而最高的录取率(上海)和最低的录取率(广东)之间有超过4倍的差距。上海达到了13.9%,而广东仅有3.1%。换句话说,上海个考生中大概有14个可以考上高校,而广东的名考生中能考上的只有3个人。
年,全国总共有5.5万个孩子被不公平的高考制度剥夺了读的权利。被“各省份录取率不同”所影响的考生主要集中在广东、山东、河南、安徽和四川。
有人形象说,湖北建筑工人与北京建筑师兼工地老板聊天,两人竟是同一年参加高考、高考分数一样。小伙从江苏宿迁转学到新疆阿勒泰二中,高考分,与心仪的学霸女神在清华重逢。
虽然只是段子,但是,高考不公平的严重性昭然若揭。
为了改变高考的一些不合理性,有关部门一直进行高考改革,总希望找到“天然神功”,为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找到十全十美的“选才”之法。
其实,高考不需要怎样的改革,因为任何一种评价选拔方式,都有它难以克服的缺陷。有网友说,在中国目前的现状下,没有权势没有钱财的寒家子弟想改变命运,除了高考没有别的出路,所以,在有能力全面实施法治之前,任何所谓的高考改革,包括“自招和校长推荐”,都是给权力寻租者机会,都是官二代富二代的机会,都是扼杀普通公民子弟出头的刽子手。
我们认为,用最朴素的方法,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分,统一排序,统一录取。真正的做到“高考面前,人人平等”,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如果能这样,我们的孩子再考不上好大学,直接去工地搬砖,我们认了,心里和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