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四个冷知识,三分钟了解徽商故里,满

文┃拾荒杂谈

(本文为拾荒杂谈原创,欢迎转载!)

安徽给人的感觉就是:如果不曾接触,那便敬而远之。如果初揭面纱,深爱至死不渝!

我不是安徽人,但我知道这个评价一点都不夸张!

因为安徽真的是个有趣的省份!

不管你是不是安徽人,都要对安徽有一个初步认知:这是一个和江苏一样境内都有南北分界线的省份,江苏分苏南苏北,安徽也有皖南皖北;南北方生活差异比较明显;虽然不曾像江苏那样争辩十分激烈,但也差不了多远。

还有一条,和江苏一样都是省会控制力弱的难兄难弟,不同的是合肥想掐死南京,而南京想掐死上海。

上面的初步认知就是安徽“好看的皮囊”给人的初步印象了,如果现在开始觉得安徽有点意思,别急!下面的四个冷知识才是安徽“有趣的灵魂”!

冷知识一:“彪悍的”亳州人,老乡也不放过!

“亳州”的“亳”是最近短视频当中频繁出现纠正的读音,不念“hao”,而念”bo(二声)”。

这算冷知识?

并不是,和彪悍的亳州人比起来,这连“开胃菜”都算不上!

曹操影视剧照

要知道,历史上的亳州可不像现在这样以城市名称“奇怪化”才能混个眼熟,其在上古前期一直到近古末期,中间名人辈出,璀璨不绝!

但亳州的名人有个特点,千万别同时代出非同家族的几个名人,不然指定互相伤害(每次提及这个词语,脑海中总是东北人的成语接龙:心心相印、印贼做父、父相伤害、还想咋地?)。

比如东汉末年,出身于谯县,即现在亳州的一对冤家:曹操和华佗。

这俩人一个是亳州辛苦孕育的帝王,另一个是亳州数千年才能出一个的“外科鼻祖”“神医”,经亳州默默发育多年才在东汉末年呈现名人井喷状态,结果自家人开启了争斗模式。

但这可能就是上面提到的,“千万别同时代出非同家族的名人”,像曹氏家族都是谯县人,也没看谁把谁置于死地,唯独华佗这个非曹氏人被曹操给杀了。

然而,你以为亳州人的“相爱相杀”到这里就结束了?

远远没有!挑一个离得近的例子:

清朝末年,农民起义军捻军发家于亳州,首领张乐行即是亳州涡阳人,张乐行死后其侄子张宗禹继续掌管捻军。很快,捻军势如破竹,和太平天国军一起兵锋直指京城,连清朝名将僧格林沁都被击杀。

清朝此时分派湖南人曾国藩、左宗棠以及安徽合肥人李鸿章组建军队对战湘军。

身为安徽人的李鸿章可能是察觉到了“亳州定律”,组建的军队中招募了很多亳州人以对抗捻军,其中打捻军打得最狠,打得最多,打得最久的人便是亳州蒙城马集人——马玉昆,此人后来因战功逐步升迁直隶提督,死后赠太子少保,谥号“忠武”。

冷知识二:外地人总来“闹事”

安徽在战国时期一直是楚国的实控地区,这里发展也随着楚国的富强而进步。尽管秦朝统一六国,但统治的时间毕竟不长,民心还未完全征服。

陈胜、吴广因为运送工期出了问题,在今安徽宿州大泽乡展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但陈胜和吴广并非安徽人,而是河南人。

“大泽乡起义”后,群雄四起,很快只剩下楚汉两军,最后楚军一步错步步错,被汉军围在垓下,即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境内。楚军首领项羽被迫自刎。这便是“垓下之战”。

然而不管是刘邦还是项羽,都不是安徽人,他俩真实的故里是江苏徐州以及宿迁。

这两起事件见证了秦朝的灭亡和汉朝的建立,虽然事情都是在安徽境内发生的,但就是主角没一个安徽人。

对了,还有军事战争史上的奇迹战争——淝水之战,其中前秦的主角是甘肃人苻坚,东晋的主角是河南人谢玄,主战场在安徽境内,但主角还是没一个安徽人。

冷知识三:牛人辈出的“绩溪胡氏”

安徽的宣城市相对而言,在安徽众多城市之中有点名声不显。

但如果提及宣城市的下辖县——绩溪,这个名气可就非同凡响了。

绩溪是徽文化的发源地,安徽的“徽”以及便和这里息息相关。

而让绩溪真正出名的除了其境内的徽文化外,便当属其境内根深蒂固,底蕴深厚的胡氏家族。

世代居于绩溪的胡氏家族,是目前胡姓当中最重要的一支,相传是李唐“明经胡”的主脉,在李唐末年,皇室频繁被屠杀,幸存的李唐皇室之中,有一部分人化姓为胡,迁徙到绩溪,和东晋初年迁徙过来的老胡氏相互融聚。

绩溪胡氏有一部分是现存的李唐后裔。

当然,这当中有很多的考究目前还未出现相关实证。

但绩溪胡氏底蕴深厚、人才辈出的事实可是一点都不假。

如北宋名臣明国公胡舜陟以及其子胡仔,安徽绩溪人;

明朝名臣、名将、抗倭英雄胡宗宪,安徽绩溪人(可能是绩溪遵义胡);

近代著名红顶商人胡雪岩,安徽绩溪人(明经胡);

近代著名文学大师、思想家、哲学家胡适先生,安徽绩溪人(明经胡);

自宋朝至今,绩溪胡氏名人辈出不绝,代代都有傲立于世间的大才之人,当真算得上是名门望族。

冷知识四:合肥离北京太远,离南京太近

合肥和江苏是目前距离最近的省会,只有一百七十余公里,开车只需两个半小时。

这其实算不上一个冷知识,稍微懂点地理的人都知道。

但这句话的深层意思是,离一级“旋涡”太远,而离二级“旋涡”太近。

北京这个首都“旋涡”,把河北卷了进去,一个省级区域,瞬间被首都分散成附属“人力仓库”,但好处是,因为北京地区有限,所以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中,河北有可能会被赋予“附属首都”的位置。

可南京就不一样了,这个旋涡因为被隔壁的上海卷走了一部分实力,因此只能向西,向北慢慢扩张。

南京作为二线的省会城市,东部的重要地区,从级别来说,南京是要高于安徽一头,从文化底蕴、经济发展、交通枢纽等各方面,南京综合实力领先于安徽。

这样的南京如果在江苏中部还好,这样子,它如果要发展,只能不断从江苏周边城市进行吸取和反哺。

问题是,南京处在江苏边界位置,这在各大省级区域当中都是一个比较奇葩的现象。

由此引发的现象是:南京要发展,不仅可以吸收靠近南京的江苏城市劳动力,而且还可以吸附靠近南京的安徽城市,但后面经济发展反哺的话,肯定是同属江苏的镇江等城市享受的带动政策更大,而安徽靠近南京的城市相对较小。

可就是那么“相对较小”,也大于安徽给予的“反哺”。

所以早在十数年之前,安徽很多靠近南京的城市都纷纷变成了南京的“附庸”。

‘前不久建立的“南京都市圈”更是直白地告诉了合肥:你的弟弟们从此认我当亲大哥了。

我们可以详细看一下南京都市圈的组成城市:南京、镇江、淮安、常州部分、扬州、马鞍山、滁州、宣城、芜湖’。

其中南京和镇江逐步实现一体化,因此可以看做一起。

一个南京都市圈,半数江苏半数安徽。

合肥压力很大。

但真正让合肥着急不吃饭的还是因为南京都市圈包含的四个安徽城市,其中有三个和合肥接壤。

如果南京都市圈未来发展真能形成一个整体的话:

那么合肥面临的将会是和“巨无霸”南京直接面对面的“较量”。

到时候从两者的体积来看,谁吞并谁,结局不用多说。

就算南京老老实实,合肥在家里也是如坐针毡。

皖北的北方文化,皖南的南方文化和徽文化,即使能够调和之间的差异,但偏帮必不可少。

帮皖北,皖南说你也是偏南。帮皖南,皖北说你不是徽文化领袖容易被排斥。

合肥难吗?

难,而且是长江流域最难的省会城市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575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