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重镇引来创新生力军,顺德大手笔招硕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721/4429412.html

今年是上海交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沈延兵连续第12年,带着学生来顺德研究生交流会(以下简称“研交会”)。作为全国著名高校,上海交大每年进入就业市场的毕业生合计约人,一向是各大企业的“香饽饽”。而在沈延兵看来,历久弥新的研交会代表着顺德招才引智的极大诚意,值得交大学子实地参加、年年不落。

在研交会已成招牌动作之后,如今顺德还加大马力吸引“博士兵团”,以打造一支高学历的青年人才队伍,为产业培养创新生力军。从大手笔招硕到放大招引博,顺德如何打造人才引领产业与产业集聚人才的互动局面?在引才竞争从单纯的薪酬待遇比拼日益演变为发展治理体系较量的时候,顺德有何底气跟大城市争夺年轻的高学历人才?

一场研交会连续办了12年

顺德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工程师贺久凤至今仍记得,年她跟同学从安徽长途跋涉到顺德后,一下火车就坐进了顺德政府有关部门提前安排的接站车辆。尽管此前对顺德知之甚少,但次日在研交会上看到顺德如云的知名家电企业后,贺久凤迅速作出了到顺德工作的决定。

研交会上和各个企业的匆匆一面,没有让她当即签约。不久后,海信科龙到安徽大学举行校园招聘,贺久凤成为所在学院第一批跟顺德企业签约的毕业生之一。而且,在贺久凤的建议下,她在中科大读研的男朋友也选择了海信科龙。

两人的选择曾令其他同学颇为不解:一个陌生的城市竟有这样的吸引力?但贺久凤认为,研交会令她对顺德的亲和力和产业的实力信心十足。而在毕业第二年,未靠家里资助就在顺德买房后,贺久凤决定扎根顺德。

年,为集中引进高层次人才,顺德首次举办“顺德企事业单位与年毕业研究生供需见面洽谈会”。这是顺德家电产业迅猛发展的一年,全年家电行业产值达.07亿元,加上配件类企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例达50%。这一年美的、科龙、格兰仕等家电龙头正处于由价格竞争迈向技术竞争的关键时刻,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对高端人才的需求集中爆发。

针对在全国知名度不高、高层次人才短缺的现实,顺德向全国发出了诚意十足的招贤令:凡是参会的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才,不管来自何处,一律发放交通补贴。

这在全国高校引发轰动,顺德研交会很快打响知名度。第二年就吸引了全国多名研究生入场,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省内高校纷纷派出大巴车队送学生到顺德参会。

如今研交会已经成为顺德招才引智的品牌活动。在不少连续12年参会的企业看来,这是顺德面向全国高校毕业生集中展示产业实力的最佳平台。“公司现在有一位副总,还有研发部门的几位负责人,都是从当年在研交会上招回来的应届生成长起来的。”广东德冠薄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及行政服务部常务副总监王宏树说。

“博士兵团”引领产业升级

尽管12年来研交会举办地点始终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梁銶琚堂,也一直坚持对参会研究生实行交通补贴的传统,但从参会企业类型和岗位需求的变化不难看出顺德产业格局的演变逻辑。

家电企业不再一枝独秀,新兴产业强势崛起。比如,在今年研交会上,由嘉腾、利迅达、埃华路等组成的机器人企业军团,以小冰火人、小熊电器、飞鱼等为代表的电商企业方阵,以盈峰环境、阿波罗、阿格蕾雅等为代表的环保和新材料阵列产业,均提供了大量高端岗位,吸引众多应聘者,也体现出顺德产业结构优化下的人才新需求。

另一方面,传统企业对博士的需求也按下了快捷键。以碧桂园集团为例,在年首提“未来领袖”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引进博士生名。年底,碧桂园的博士员工数量达到名以上,其中不乏来自哈佛、剑桥、帝国理工等世界顶尖学府。截至今年3月份,当中已有超过77人在入职2至3年内成长为区域总裁、区域副总裁等,并有超人跻身核心管理岗位。这些博士对碧桂园加速进军科技小镇、长租公寓等多元业态,以及连续3年跻身“千亿军团”功不可没。

顺德另一家世界强企业美的集团,在通往世界级科技企业的道路上,已经储备了上万名研发人员,其中硕博研究生占比超过65%。

据统计,顺德目前有0多名博士,博士后工作站30个,但除去两家千亿企业,许多企业的中高端人才存量还相当稀缺。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陈华认为,博士生虽然没有已成名专家的辉煌成就,但却是企业创新生力军,非常有利于整个创新团队的培育和成长。

“很多企业对博士生这样的领军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顺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黄群英说,顺德计划重点打造博士工程,加快吸引博士聚集。

在刚刚过去的10月,顺德有关部门在率领企业赴东北高校专场招聘博士后,又举办了一场“百所高校博士顺德行”活动,邀请全国各地和海外地区74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名有意向到顺德就业的博士实地感受顺德经济社会发展。

“如果一家企业只想跟着行业走、不掉队,那招个硕士生就够用了。但如果它要实现引领行业发展,就必须有博士或更高层次的人才加入,因为博士生才会追求不断走在技术前沿。”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博士生陈植耿认为,从这个角度来看,顺德的企业普遍具备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行业领先的意识。

人才服务日益精细化

去年开始,顺德升级人才政策,在人才确认、薪酬补贴、安居、入户、子女入学等方面加码发力,又在今年推出售价不及市场价一半的人才专卖房等重磅大礼包。但面对全国各大城市愈演愈烈的引才大战,顺德仍不敢掉以轻心。

陈植耿老家在潮州,当地一家上市企业给他开出28万元的年薪,外加一套在市中心的三室一厅宿舍。“潮州生活成本低,再加上当地政府每年对博士人才有4万元补贴,宿舍是只要在职就可以一直住着,一年攒下30万元不成问题。”陈植耿说。

不过,对陈植耿来说,留在顺德这样的珠三角城市工作仍是首选,因为在这里他可以从发达的产业体系中把握职业生涯的广阔未来。“由于专业尖端,博士就业面其实很窄。”来自湖北的同济大学航天航空与力学专业博士蔡明也表示,顺德企业对博士求贤若渴的背后正是其强大实力的体现。

事实上,人才政策可以被模仿复制,厚植的产业优势却难以移植,这也正是顺德吸引研究生的密匙。30多年来,顺德的家电、家具、涂料等支柱产业均形成从前端研发生产到终端销售的完备产业链。产业链的不断提高扩大了对人才链的需求,同时人才链为产业链的升级及结构优化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两者循环往复良性互动,进而实现产业集群内产业链与人才链的耦合效应。

但时至今日,人才争夺已成为发展空间、文化认同、人居环境等城市综合实力的比拼,人才政策传递的善意至关重要,服务精度体现的人文关怀也必不可少。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顺德正努力实现人才服务精细化。黄群英说,从一年举办近50场高层次人才系列活动,包括音乐会、文学分享会、节日嘉年华等,再到成立人才服务中心,打造高层人才服务专区,协助用人单位为人才处理入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障等,顺德力求用“管家式”服务满足人才的工作、生活需求。

10年前,贺久凤初到顺德后和同学住进市委党校,顺德人事局为她们争取了最优惠的价格,每人每晚只花70元。直到现在,经过市委党校时,她还会跟朋友说起那是她初到顺德的第一站,那是一座城市留给她最难忘的温情。

10年后,顺德区区长彭聪恩面对来自天南地北的博士生公开自己的手机号码,直言想聆听博士们的心声,这是一座城市对人才最直接的告白。

文/图:蒋晓敏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355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