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姗姗编辑:平凡“企业失败的理由各式各样,成功的理由只有一个,即在恰当的时刻做了恰当的事情”。这是“新能源电源第一股”阳光电源的创始人兼董事长曹仁贤解释自己公司这两年飞速增长的原因。在国家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背景下,新能源产业迎来了大爆发。作为A股上市的“新能源电源第一股”,阳光电源的股价从最低的9元涨到近多元,翻了10倍之多,市值超过亿元。而根据年3月发布的胡润全球富豪榜,作为阳光电源的创始人和掌舵人,曹仁贤的财富一年暴涨亿元,以亿元的身价成为安徽新首富。与榜上其他企业家略微不同的是,曹仁贤还是一个学者型企业家,他是博士生导师,新能源电源行业的知名专家。所谓“厚积薄发”,在令人羡慕的股价一年增长十倍的背后,是曹仁贤在一间不到20平米的房间里,一步一个脚印走过的二十五年。最开始,曹仁贤根本接不到新能源的项目,只好生产一些自己并不喜欢做的传统能源产品,比如UPS(不间断电源)和应急电源的产品,然后把赚来的钱投入新能源产品的研发。如今,阳光电源已经是全球新能源电源开发和设备生产的头部企业,业务包括太阳能、风能、储能、氢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电源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其中光伏逆变器的生产销售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锂电储能全球出货量连续五年中国第一。阳光电源是如何从一家生产传统能源产品的小公司,成为全球新能源电源领域的头部企业?作为一名学者型企业家,曹仁贤有什么独特的经营经验?01新婚不久的农家子弟,扔掉“铁饭碗”毅然创业回首过往,曹仁贤颇为感慨,好几次他都差点熬不下去,但他一直铆足了劲儿准备着,等着。年曹仁贤出生在杭州的一个农村家庭,在那个生活困苦的年代,母亲辛劳的身影深深烙在他脑海里,也令他从小就知道努力学习的重要。年他参加完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因为不想离家太远,就以杭州为中心,以公里为半径,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而合肥刚好被圈了进去,于是他报考了合肥工业大学。读大学期间,他用功学习、成绩优异,被学校推荐为免试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曹仁贤选择了留校任教,一边教书一边做研究员,研究方向就是可再生资源发电。如果不是想要把理论变成实践,他现在可能会是一名优秀的大学教授和研究学者。但曹仁贤选择把自己的研究落到实践中。他认为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有无限的发展前景。虽然中国的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理论储量达每年1.7万亿吨标准煤,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让人们享受清洁电源,真正创造实在的价值。年,新婚不久的曹仁贤辞去了人人羡慕的“铁饭碗”大学老师的职位,开始创业。他向亲戚朋友借了一些钱,再加上自己攒下的8万块钱,凑齐50万元作为注册资金,然后租下一间不足20平米的小房间,创办了阳光电源。现在看来,曹仁贤应该是国内最早入局新能源电源产业的人之一。02先入局者,苦熬机会在年,新能源产业尚处于萌芽期,市场需求小、相关的基础设施缺乏,新能源电源的应用也只限于南疆铁路、西北牧区这样的独立小型离网发电系统。因此,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也没有多少人